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创新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身边好人故事汇”(2017年6月)

 

 

李秀卿:十几年照顾瘫痪的公公、婆婆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6-28

   

  李秀卿,厦门市集美区侨英街道叶厝社区工作人员,是个人见人夸的孝老爱新好媳妇,孝。李秀卿20岁跨进丈夫家门,十几年来她先后照顾中风瘫痪的公公、婆婆。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她的事迹被邻里传为佳话,她也成为了周边媳妇们学习的典范。

  19973月,一起生活的婆婆突患脑出血中风,使李秀卿原本平静的家庭顿时乱了。送入岛内医院三天后婆婆还是昏迷不醒,公公一再要求要接回来,说生死由命,真病没药医,而且经济条件也不好,不能白花钱。可李秀卿不愿意看着身体一向硬朗的婆婆就这么回来躺着算余下的日子,坚持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算是借钱也要把婆婆治疗好。在医院住了18天,婆婆也由原来的昏迷不醒转为能认人,也渐渐能说话了。只是身体右侧瘫痪失去自理能力了,使人高马大、个性要强的婆婆打击甚大。天天吵天天闹天天哭,大小便拉的到处都是,而我也基本上整天围着老人转,擦洗身子,打扫卫生,刚开始吐的几天都吃不下饭,直到后来才慢慢习惯。

  就在李秀卿慢慢适应每日操持家务、照顾婆婆的日子时,20003月,公公也突发脑出血中风倒地,紧急送医后也是一侧瘫痪在床。那年李秀卿才28岁,每晚守夜的时候对视着两个老人的目光,只能默默的掉眼泪。不久,公公因病不治去世。伤心之余,李秀卿不敢奢望自己的将来是怎么样,只想着好好的照顾好婆婆的后半生。

  2002年底,李秀卿成为叶厝社区居委会计生管理员中的一员。工作之余,繁重的家务和照顾老人成了她每天循环必修课,累并快乐着。虽然老人一侧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但一有时间李秀卿都用轮椅推着她在村边到处转转,或着推到门口看着路边的人来人往,这样老人才不会独自一人寂寞的待在房间。

  一直到2009年,原来从未长过褥疮婆婆可能因为年老身体机能退化竟然长出褥疮,李秀卿到处寻医问药,长一点用药敷好一点,放水垫,勤翻身。都说卧床的人最怕长褥疮了,最后总算有惊无险都能用药敷好。老人的牙齿已基本掉光无法嚼食,只能天天用流食装在奶瓶里喂。婆婆在床上躺了十三年,李秀卿十三年如一日的为她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婆婆大便时常把床上床下弄得到处是秽物。她也从没一声怨言的把婆婆睡的床铺都撤下来,该洗的洗,该晒的晒。记得有一个冬天,她一个晚上帮老人清理了三次,换了三次床单枕头,整整一夜没合上眼。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跑到卫生间吐完出来擦干泪还得继续打扫。

  常年瘫痪在床的病人最怕生褥疮,李秀卿每天为婆婆翻身,经常用热毛巾为他擦身,帮婆婆换上干净的衣裤。为照顾卧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匆匆去匆匆,每次看到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愧疚。

  李秀卿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儿子从小到大,李秀卿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奶奶吃。

  李秀卿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咱们中国人讲究孝道,老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孝敬老人乃是天经地义的,谁都有老的时候,这是我们做为儿女的应该做的”。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很多人问她,你为何这么能这么多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的。她总是笑着说:“这都是我们作为晚辈应该做的。”在对于李秀卿孝顺老人的事情上,当地凡是知道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社区居民们常说:“她给咱们妇女树立了好榜样,村里人对她的评论那是非常好,在我们农村找不到第二个像她这样照顾老人的。”

  李秀卿不仅悉心照顾婆婆,还很热心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本社区五组居民冯翠娥,因为她是贵州嫁过来的,对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际不熟悉,而且家庭比较困难,收入一直处于低保边缘。因此李秀卿就特别留意她家的情况热心帮助她,并帮她到居委会及街道反映她的情况同时也帮忙申请计生帮扶资金,让她做点小本生意帮助补贴家用。

  婆媳关系一直是个大难题,辖区里面碰到婆媳关系不融洽的,她有知道的也是不厌其烦帮忙疏通婆婆这边的工作和媳妇这边的工作,最终也都在她的劝说下和好。

  类似的事情举不胜举,无法一一例举,李秀卿的付出是点点滴滴的,不张扬,也不显赫。周围的乡亲们看在眼里,很多人都被其感动,潜移默化中,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好习惯。

 

陈秋儿:用孝心谱写护理美丽人生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6-26

  陈秋儿,女,1966年出生,漳平市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她孝敬父母,关爱公婆,相夫教子,她爱岗敬业,恪守尽职,默默的奉献着自己。

  陈秋儿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胃炎等疾病。父亲病故后,母亲深受打击,一病不起。从此她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虽然家境困难,但她也刻苦学习、让母亲欣慰。1983年高中毕业考上了福建龙岩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在卫校读书期间,母亲多次心脏病、胃出血病发住院。她每周末都赶回去照顾母亲,洗衣、做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里减轻负担。

  1986年卫校毕业后,陈秋儿分配在新桥中心卫生院工作。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她把母亲接到卫生院来照顾。以她所学的专业知识、细心、耐心、体贴地照顾母亲。母亲的身体日渐好转起来。1年后组织上考虑她家里的困难,把她调回了漳平市医院工作。从此她义不容辞承担了家里所有家务及照顾母亲的身体。

  随着年纪的增长,母亲的身体日渐衰退。严重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腰腿痛、心力衰竭、肺炎、脑梗等相继发生。每年都要住院2-3次。每次住院,陈秋儿都细心、耐心、体贴地照顾母亲。2013年母亲因患严重的肺炎、胸腔积液在龙岩地区医院住院。她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喂饭、洗澡等不厌其烦。母亲拉不出大便,她用手指为母亲小心地抠。同病房的病友看了都说:大姐,你真有福气,有一个这么孝顺的女儿。母亲说:我多亏有这个女儿,不然我早就没命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恢复很快。出院后,她把母亲接到家里。以她比较专业的知识、调配各种营养来调理母亲的身体。去年母亲因骨折住院,她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喂饭、洗澡等不厌其烦。出院后母亲因行动不便她就买来助行器、轮椅等为母亲康复训练。随着年岁的增长,母亲的身体日渐衰退,现在吞咽也出现困难,每天三餐食物没有特殊加工很难下咽,她便买来料理机每日三餐都将食物加工成半流食才能食用。每年她都要买燕窝、西洋参、高丽参、鹿茸等补品来调理母亲的身体。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一次次度过难关。

  “爱丈夫,就要爱他的家人”这是她嫁到公婆家前母亲的叮嘱。这么多年,她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和公婆一起住了5年,她没有和公婆红过脸,是公婆心中的好媳妇。是街坊邻里眼中孝顺能干的“小媳妇”。2013年公公因肺炎、脑梗住院,她不厌其烦地在病房给他翻身、拍背、送饭、喂饭、洗澡。由于公公脑梗吞咽障碍,需插胃管鼻饲食物,她为了不影响工作,每天6点起床,买菜、煮饭、给婆婆送饭、为公公精心准备鼻饲的食物。公公拉不出大便,她用开塞露给他塞肛,再拉不出她用手指为公公小心地抠。同病房的病友看了说:你这是女儿还是媳妇?婆婆说:是媳妇。病友说:你这媳妇没地方找啊,你真有福气。她经常说:“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如果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儿女树立榜样,等到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孝敬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大孝无言,大爱无疆。除了父母、公婆,她对其他兄弟、姊妹及其他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真诚热情地伸出双手。她总是认为,生活原本平淡,“孝”不一定要用轰轰烈烈来诠释,只要将父母、亲人真正放在心里,让他们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他们一定会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黄顺榕:百余次上门服务的房管所长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6-21

   

  黄顺榕,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员,现任顺昌县房地产管理所副所长。

  黄顺榕的工作上主要负责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企业与个人自建房、房屋测绘审核、管理等,每个房产,他都亲自到现场实地查看,掌握第一手资料。自2007年从顺昌县建筑设计院交流到顺昌以来,对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肯学,肯干,肯钻研,做事严谨细致,五年来,上门为群众服务多大一百余次。先后多次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尽职尽责,着力解决遗留问题 

  房产登记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些企业、个人急事急办问题,孤寡老人,残疾人、住院病人,甚至绝症患者,他(她)们都无法亲自到登记部门办理产权登记问题,怎么办?对于这些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矛盾复杂性和工作艰苦性的特点,他一直致力于探索运作的工作规律,汲取有益的工作经验,只要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群众办事的工作中。1982年顺昌城区旧城改造,原住在县城关二街光明路1号的邓经伟,因拓宽道路从原址搬迁城中路政府公房,后因居住地二次被拆迁安置,当时没有办理拆迁安置换房和房屋转移登记等相关手续,致使邓家人在帮助父亲办理房产权时手续不全无法办理。黄顺榕接到任务后,主动上门向邓老汉了解情况,从邓老汉手中仅有的几张协议中,要办理房产权还需要补充许多材料,时隔三十多年,当时拆迁部门的人员已买断,开发企业也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许多当年参与邓老汉拆迁安置的领导、经办人,或调离或退休,甭说邓老汉个人,就是以房管所的名义,内查外调这些就要绞尽脑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群众的事再难也要想尽办法办,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事,应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需,黄顺榕跑了无数地方,调阅和查找取证无数的材料,并想方设法寻找原房主核实,最后根据事实确认属历史遗留问题,并提请县政府住建局同意,将邓经伟现住房办理至其名下,了却了邓经伟盼了一辈子,领到了整整“迟到”三十年的房产证。

  不畏艰难,深入基层办实事 

  在房管所产权登记时,根据房屋登记办法要求,当事人应亲自到窗口申请登记签字,但有群众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残疾人、有的病重住在医院,甚至有许多是绝症患者,只要是哪里需要,不管是医院(有些是传染重病患者)、福利院、残疾人家里,或者监狱、看守所,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上门为群众,办事无论节假日、双休日,无论是本地还是异地,虽然会晕车、呕吐,但从人民群众期盼的目光,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之中。2012年夏天,顺昌连下暴雨,洪水泛滥,新屯工业园区,某厂因急需要办产权证贷款生产所需,负责人到房管所说明情况后,黄顺榕同志二话没说带上工作人员驱车前往该厂审核办理,但车行半路时,路桥当下被洪水冲崩,车子无法通行,怎么办?看到企业负责人一脸焦虑的样子,黄顺榕带头脱下皮鞋卷起裤腿步行涉水前往目的地,在行走的过程中他脚底被玻璃片割破了,鲜血直流,黄顺榕用袜子连接把伤口包好,忍着巨痛,一拐一拐地坚持走到厂房,顺利为企业办下此证。当企业负责人拿到贷款时,特地跑到房管所激动地向黄顺榕表示感谢。

  贴心群众,上门为患者服务 

  20157月,有一重病患者的亲属来到房管所,为患病住院的母亲申请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因医院已发出病危通知书,家属希望房管所能上门(住院部)办理产权登记,根据这一类特殊性要求的群众,黄顺榕像往常一样立马拿上照像机带上申请材料和另一位同事前往医院,得知患者所得的肝硬化和肺癌等多发症,看到患者被病痛折磨扭曲的面孔与脆弱的身躯时,黄顺榕立即上前靠近患者了解,证实该患者是否有正常的思维和本人真实的表达时,该患者紧紧抓住黄顺榕双手,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没有想到你们真的敢来,你们难道真的不怕传染?真的不怕死吗?听说你们会来,我是一直坚持挺住的,就是想看看当今社会还有没有人不为奖金,不为报酬,而又不怕死的,今天在我临死之前我相信了,同时我还相信你一定是共产党员吧,感谢你们帮我了却了我这一辈子有可能留下的憾事,现在我死不足惜……”听到这患者从内心里发出感人肺府的话语,使在场的人员和同病房的其它患者都十分感动,称赞房管所是为民做了天大的好事,它不但了却了患者的心愿,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此举是为民办了件体贴人心的大好事、大实事。此时面对这些患者从内心里发出的赞美,黄顺榕感慨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们今天做了点本应该做的平凡小事,却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其实这赞扬和肯定不但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是勉励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他们经历的太多,另外最让他伤感的是有些病重患者在办理申请登记时,时为生者,但过后即为逝者,所以他时常总是提醒身边的同事关注自己,热爱生命。

在单位里,在群众的眼中,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十分忙碌,任劳任怨,他那时常瞬间的举动是平时具有的道德素养的自然反应,他身上诠释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美德,同时也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于日常点滴事情中尽显真情为民好风采。

 

陈端:捐献干细胞拯救白血病患儿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6-12

   

  陈端,女,196912月生,宁化县博物馆馆长。从2002年开始献血,迄今已献出成分血2200ml,于2011年加入中华骨髓库,20168月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两岁半的白血病患儿。

  201688日,陈端为一名不到三岁的白血病患儿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整个采集过程花费了四个小时,从888点半起,陈端就在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躺了近4个小时,带着体温的血液循环通过体外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并在当天晚上7点,150ml的“生命种子”被迅速送往重庆,挽救了一名两岁半的白血病患儿。

  采集过程只花了四个小时,但陈端为准备好这次采集准备了将近一年,这段时间内,由于受捐者的病情不断变化,她前后经历了3次体检,每次体检的有效期却只有3个月,所以陈端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奔波在福州宁化的路途中,但她常说这点麻烦不算什么,毕竟重庆的那边是一个小生命。

  据悉,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供需缺口非常大,以协和医院为例,每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案例中,亲属移植在100例左右,而非亲属移植仅约10例。目前我国正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生命的患者近百万人,但每年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仅有650人左右,配型成功率只有几千分之一。陈端的外甥之前也进行了捐献,像这样每年非亲缘关系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福建只有15例至20例,而陈端姨甥俩都成功捐献,这在福建省是首例,在全国也属罕见,当陈端得知能和患者骨髓配型成功,全家人都欣喜不已,陈端还直呼“中大彩”。

我们加入骨髓库,就在等着能救人的那一天”。46岁的陈端是宁化县博物馆馆长,从2002年开始献血,迄今已献出成分血2200ml,并于2011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可贵的是,陈端不仅自己亲力亲为,还带动家人亲戚一起加入爱心行列,一家有多人是献血志愿者,她的儿子也已加入中华骨髓库,外甥此前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武汉的一名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曙光。陈端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是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也是希望借此向周边的人宣传,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损害自身的身体,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捐献的行列中。

 

 

 

 

 

福州长乐4村民:风浪中勇救落海者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6-05

   

  201610118时许,一艘载有一男两女的快艇自下沙海滨度假村出发前往长屿岛。途经福平铁路松下段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附近海域时,由于风浪过大,快艇被打翻,船上3名人员落水。

  大桥施工人员发现后,立即向三人投掷救生圈,并向周围求救,他第一个想到了长屿岛村民王开芳。“王开芳是船长,大桥施工队向他承包客船用于载人,当时他刚下班回家,所以施工现场负责人发现险情后,就直接联系他,让他帮忙救人。”参与救人的长屿岛村民林杰说。

  考虑到海上风浪大,一人无法开展施救,王开芳接到大桥施工队的求救信息后,立即叫上儿子王炳文及亲戚林灵、林杰,一行四人出海救人。到达事发海域时,风浪越来越大,王开芳一行发现海上有3名落水者,其中他们一人抱着一个救生圈抱团在一起。在这一刻,争取营救时间就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如果行动稍有迟疑,落水的三个人随时都有被风浪冲走的可能,可以说他们的生命命悬一线。当王开方一行的船只快速向落水者区域驶进的时候,他们发现由于风浪过大,船只无法靠落水者太近,在这危急关头,王开芳一行并没有慌了手脚,他们冷静下来后,便把船只停在距离落水者5米左右的位置。船上其他人则向落水者投掷绳子,当落水者抓住绳子时,王开方一行奋力将他们一一拉到船上。等到落水者都上船后,王开方一行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并安抚三位落水者惊慌的心情。落水者纷纷向王开芳一行表示感谢,其中一人说道:“如果不是他们的见义勇为之举,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也会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下次不敢再冒这么大的风浪去渡船。”

  “当时天很黑,而且风浪很大,要不是王开方经验丰富,救援也不会这么顺利。”谈起当时救人时的情形,林杰仍心有余悸,当时风浪那么大,稍有闪失,可能他们四人的船只也会被打翻。但是他坚定地补充道,人命关天,那时救人要紧,根本没考虑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