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创新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身边好人故事汇”(2017年8月)

 

陈丽侦:火海救人,先人后己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8-29

  

 

  陈丽侦,女,汉族,198312月出生,东庄镇石码村人。当自己的儿子和堂侄被大火围困生命垂危时,她完全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并解救自己的亲生儿子,虽然两个孩子距离相差可能只是一步之遥,但是她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先救侄子,然后才是自己的儿子。 

  201431 8日中午12时许,陈丽侦出门寻找自己的儿子小海,看到邻居家柴火间冒烟,并听到火海中有小孩子的哭声。火很大,她来不及多想,便冲进火海救人。她首先将离自己较近的堂侄抱出来,把孩子交给他的奶奶之后,再次冲进火海。可这时火势越来越大,她又被绊倒了,危急时刻她还是挣扎着爬起来,将儿子小海抱出。经九五医院烧伤科医生诊断,后来救出的小海烧伤面积高达68%,深度为3—4度,属于特重度烧伤。 

  “当时离我最近的不是我儿子。”她说,她并非不爱儿子,尽管知道自己的选择让儿子受到更多的苦,当有人问及为什么不先救出自己的儿子时,是否后悔时,她回答:“都是孩子,一样的!”这一句普通的话,体现了人世间母爱无疆的最美篇章,彰显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美好品德。 

  提起陈丽侦夫妇,不少村民都竖起了拇指,“人非常勤快,农忙收地瓜、收花生忙不过来时,只要喊她帮忙,只要有空,她都愿意免费帮忙。” 

  灾难发生后,老实善良的陈丽侦夫妇,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亲戚、同学、邻居、村民、陌生的网友、莆田籍的企业家踊跃捐款。谈及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时,陈丽侦在电话中几度哽咽,她不断地重复,“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大家。”陈丽侦的侄儿已经出院了,而其儿子属于特重度烧伤,经过10多次手术后,终于站立起来。接下来,孩子还需要多次手术,慢慢康复。 

陈丽侦勇敢、无私的可贵品质感动了许多人,许多网友发微博点赞,一些公益QQ群还发出倡议,为这名80后善良母亲献爱心。虽然大火在这位年轻妈妈的脸上留下了疤痕,但网友仍坚持称她为“莆田最美妈妈”。2014年,陈丽侦被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委员会授予“莆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被市妇联授予“莆田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被公安部授予第二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

 

郭金香:退休18载古稀老人专注山歌传承不止步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8-23

   

  郭金香,19443月出生,新罗区文学艺术团团长。退休后,作为福建省龙岩山歌传承人,她组建新罗区文联艺术团、建立山歌传唱点、组建慰问演出队、深入学校传技艺,传承弘扬龙岩山歌。

  创立文联艺术团培养传承骨干100多人 

  “90年代时兴歌舞,龙岩山歌抵不住歌舞的冲击,就好像断层了,那到1999年退休以后,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办这个剧团。”1999年退休后,“耐不住寂寞”的郭金香创立了民间山歌团体——新罗区文联艺术团。

  “那个音响很简单,经常演到一半就没有声音了。”万事开头难,郭金香说新罗区文联艺术团创立之初,正是家里过得比较艰难的时候,当时自己很穷,家里也很困苦,但是为了将艺术团办下去,她咬咬牙,自掏腰包,买音响、买灯光、买服装等演出用品。

  郭金香的付出是值得的,她的收获也是丰厚的。新罗区文联艺术团创立之初只有十来个人,现在发展到三四十个,先后培养传承骨干100多人。“只要他们肯学,我就教,把‘肚子’里所有龙岩原生态的东西毫无保留地留给后人”,郭金香说道。

  建立山歌传唱点吸引更多市民传承山歌

  建立山歌传唱点,是郭金香退休之后的又一个大胆尝试。

  南公园、三角桥、湿地公园……2016年,她在龙岩市新罗区建立了6个山歌传唱点,通过传唱点汇聚民间山歌爱好者,提升山歌影响力,同时,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民间文化特色的保护传承中,让龙岩山歌这一朵闽西艳丽的山茶花永不凋零,永远留香。“今年准备发展到乡镇,在乡镇发展四五个,到2018年总共要发展20个。”

  “我每一个点都会安排山歌手作为负责人,每个点每个月搞四场,效果很好,不少人听了都舍不得走。”郭金香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去每个点看看,跟大家一起唱山歌。当下传唱点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传唱点,有一些农村老百姓也特地赶来听山歌。

  组建慰问演出队带队演出山歌愉悦生活 

  “龙津河水波连波,龙岩山歌箩打箩;这山歌来那山应,一人唱来万人和”,一首首令人难以忘怀的山歌,在郭金香口中传唱出来,传播出去。龙岩的变化,国家的政策,爱情的山歌、猜谜的山歌、聊天的山歌,郭金香都能唱,而且能唱得通俗易懂,能唱到群众的心坎里。

  今年218日,由新罗区政府主办的第十九届“文明杯”农村业余文艺汇演暨龙岩山歌戏精彩上演,郭金香带着队员为观众奉上《龙津河:人民的生命河》,获得了观众的好评。随后在35日,她又带着这个节目去厦门展演。“现在,环保局要我们把这个剧本带到乡下去演出,希望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母亲河行动中。”

  退休18载,郭金香一直奔走于龙岩城市与农村的各大舞台中,年演出达100多场,观众人数超过几十万人次。她还经常自已出费用到养老院、残疾院及部队慰问演出,受到当地的热情欢迎。

  深入学校传技艺抓住年轻人传承不断代 

  2014年,新罗区东肖镇中心幼儿园在郭金香的指导下成立了龙岩市第一支幼儿采茶灯表演队。表演队自成立以来经常走进福利院、养老院,欢快的曲调让老人们身心愉悦。

  2015年,她应邀走进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原声民歌的传承与研究”课堂上,以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教会了该校学生演唱具有代表性的龙岩山歌。

  2016年,龙岩艺校创立山歌学院班,郭金香不仅身体力行为孩子们上课,还发动身边山歌传承人一起深入教学,让山歌传承后继有人。

  ……

  “我希望能让年轻人感受到唱山歌的乐趣,并从中寻找好苗子。”为弘扬龙岩山歌、采茶灯等龙岩非物质文化遗产,郭金香经常自带采茶灯教具,走进高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现场教学。让郭金香感到欣慰的是,她在当地小学开办的山歌兴趣班出乎意料地受欢迎。提起这件事,郭金香笑称“革命自有后来人!”

我觉得山歌不管在哪个时期都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山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记载我们年年代代的历史。”当下的龙岩山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辉煌,山歌传承路也倍加艰辛,但是郭金香虽然年过古稀,却并不怕这个苦,她说当下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和支持龙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她坚信龙岩山歌不管在哪个时代都能发挥她的作用,都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快乐。

 

 

陈雅勤:19年竭尽心力播撒阅读种子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8-18

   

  陈雅勤,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19年来,她竭尽心力播撒阅读种子,信守着内心对阅读与文化的热爱。20154月,她的“两岸阳光故事家族”从全国222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社会创新”十大优胜奖之一。

  陈雅勤,发起创建了厦门市海沧区“两岸阳光故事家族”,在海沧区各部门的指导下,联合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两岸知名阅读推广专家们,共同创建了青少年推广阅读的特色品牌项目。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在推广青少年阅读的进程中,坚持阅读质量至上,开展阅读活动坚持信守契约,为青少年提供的阅读服务工作坚持优质规范,真诚待人,实心做事,在实体书店运营为艰的今天,仍坚守这阅读这片净土,坚持信守承诺,在推广青少年阅读的行业中,享有高度的信誉。

  海沧失地农村妇女,缘于对书及阅读的纯粹喜欢,践行着“传播学术经典、关怀大众阅读”的服务宗旨,坚守经营实体书店,积极探索由传统实体书店向“体验式阅读”服务转型,正用心营造一个激趣、启思、释疑、开智的阅读平台——“阳光阅读花园”。热心公益,致力于阅读推广,发起阳光故事家族,组建了故事志工队伍、创办“悦读福袋传递爱”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感染和带动了很多热心人士和她一起播撒阅读种子,传递爱与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做人做事,她经营的“书香阳光”已成为我区大众熟知的文化品牌,是我区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读者的栖息地。是历年文明城市、文明城区的考核的窗口单位。她承载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努力营造全民读书氛围,连续10年承办由海沧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厦门市“书香鹭岛活动月”的系列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如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征文、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书香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活动,邀请著名作家、专家学者开展各种系列讲座;为海沧区工会建设职工书屋等,为推动我区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她又热心慈善,捐建石塘社区农家书屋共2468册创业至今为学校捐赠图书达26462册,资助贫困学生入学达23人,安置失地农民56人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真诚赢得信赖,陈雅勤分别被推选为海沧区七届政协委员,海沧区私协理事,获得“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厦门市“双学双比女能手”,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书香阳光也被授于“省、市级巾帼文明岗”、“市文明诚信企业”、“区青少年新世纪读书俱乐部”、“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区先进职工之家”、“区诚信经营示范店” 、“区诚信经营先进单位”、“书香鹭岛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陈美燕:用忠贞的爱守护勇敢的他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8-14

   

  陈美燕,女,19692月出生,闽侯县南通镇文山村村民。20多年前,丈夫陈智勇因见义勇为冲入火海救火导致全身重度烧伤,二十多年来,面对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丈夫,陈美燕不抛弃、不放弃,一面精心照顾、护理丈夫,一面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大爱传奇。 

  19958月,陈美燕的丈夫陈智勇因见义勇为身受重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陈智勇伤情渐渐好转起来,但因烧伤的伤疤仍未完全愈合,在做康复训练时又要非常小心,不能触碰到伤疤。陈美燕牢牢记住医生的嘱咐,一有空就小心翼翼地托着陈智勇的手和脚轻轻地活动着,康复训练看似简单,其实非常累。特别是陈智勇这种情况又需要特别细心的照顾。陈美燕每天帮助丈夫活动手脚,有时自己反而累到腰酸背疼。陈智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示意陈美燕停下来休息一下,但陈美燕还是一直坚持着。皇天不负苦心人,几个月后陈智勇终于能够自己起身下床了。每天,陈美燕都会不厌其烦地搀扶着他行走,从几厘米几厘米地挪动,到一小步一小步地迈出…… 

  陈智勇终于出院回到家,陈美燕高兴之余也深知自己接下来要面临的困境:陈智勇生活根本不能自理,需要她一直照料,孩子还小,还在上学,也要靠她来照顾,所以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她的身上。但她并没有丧失信心:“只要有他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这位淳朴的女子始终这样激励着自己。在陈美燕眼里,丈夫重度烧伤,丧失了劳动力,但他是为了救别人而受的伤,他是一个英雄,更永远是家里最重要的一员。她有义务要照料好自己最亲密的爱人。 

  由于全身疤痕增生伴随的疤痕挛缩,陈智勇身体多处部位活动受限,他的生活起居都需要陈美燕来照顾。而烧伤部位皮肤瘙痒最折磨人,起初那段时间,陈美燕没睡过一个完整觉。到了夏天是最难熬的,由于陈智勇的汗腺被烧伤,无法正常排汗,陈美燕就不停地为丈夫擦拭身体降温;冬天,担心丈夫冷,半夜里她又醒来为丈夫取暖…… 

  2010年的一次植皮手术检查发现,陈智勇因皮肤大面积烧伤,不仅患上高血压,还因无法正常透气、排毒、排汗等原因,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引发“尿毒症”。由于全身的皮肤几乎烧毁,在陈智勇进行血液透析时根本找不到血管,只能通过彩超进行腹透和吃药,陈美燕每天要帮他输入4-52000毫升的药液,45个小时更换一次药液,换药时极其小心,避免细菌感染。陈美燕肩上的负担更加沉重,陈美燕却始终抱着坚定乐观的信念:“有我每天陪着他、照顾他,相信他一定会渐渐好起来的!” 

二十多年来,陈美燕一直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护理陈智勇,经过不断地治疗和陈美燕的悉心照顾,陈智勇如今已大有好转。在谈到妻子时,陈智勇不禁红了眼眶:“所有的人都说我能恢复成这样堪称奇迹,这个奇迹有一大半功劳属于我妻子。她不仅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一身的烧伤皮肉,还要天天小心翼翼的帮我换药洗肾。没有她,我撑不到今天。” 

 

 

佘晓冬:让折翅的雏鹰振翅高飞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8-07

   

  佘晓冬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办案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教“四步曲”。

  第一步曲:少捕慎捕,宽严相济。佘晓冬本着打击犯罪与教育感化相结合的原则,可捕可不捕的不捕。为解决在本地无固定居所的未成年人非羁押难、帮教难的问题,佘晓冬提出了构建立体帮教格局的设想,通过企业帮教、社会观护模式,减少羁押带来的交叉感染。在佘晓冬的努力下,城厢区检察院先后与复茂公司、立翔鞋业公司共建就业帮教、技能培训基地、与莆田市社会福利中心共建志愿服务基地,接收16名帮教对象入驻。

  第二步曲:少诉慎诉,人文执法。佘晓冬总是说,每一个孩子所犯的错误背后,都有家庭、社会的因素,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关爱,很多孩子就不会再踏上犯罪的道路。带着这种信念,佘晓冬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开通人文执法“绿色通道”,能相对不起诉的,封存犯罪记录,能附条件不起诉的,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不移送审判。小勇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忙于生计,管教方式简单,小勇结交了社会不良青年后多次盗窃财物,虽有悔罪表现,但无监管条件。佘晓冬多次走访家庭、社区,最终确定新华都购物广场作为就业单位。了解到小勇朋友少、爱上网,佘晓冬经常通过QQ和他聊天谈心,还主动带着小勇参加志愿者活动、进行心理咨询等,帮助小勇找新朋友,隔断不良影响。后来,小勇每次看到佘晓冬都亲切地称她为“佘姐”,有什么困难和心事也愿意和她分享,后顺利度过了考察期,重新回归社会。

  第三步曲:庭审教育,情理交融。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拯救,就少一个罪犯。佘晓冬充分利用庭审开展教育,不仅感化了孩子,也感动了法庭。十七岁的少年小东冲动易怒,只为证明自己的力量就实施抢劫。庭审时,佘晓冬以国家公诉人身份出庭,举证质证有理有据,言谈举止透着威严。没想到,进入庭审教育阶段,佘晓冬话锋一转,像一个痛心的姐姐,循循引导小东“你说控制不住脾气,可你的养父母包容了你十几年,为什么?”小东沉默了。她又说,“父母一次次包容你的错,可你如何回报他们?你知道你父亲得知你抢劫后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吗?一次次向我反映你的情况,看看他这段时间瘦了多少?”“孩子,你再错,爸爸永远爱你……”不知不觉,坐在被告席上的小东哭了,他深深地低下了头,养父也泣不成声。佘晓冬办理案件一定会做足功课,到孩子的家庭、学校、单位走访调查,查清来龙去脉。正是下够了庭外功夫,才有了庭上的好效果。

  第四步曲:案外帮教,预防犯罪。针对涉罪在校生,她主动与教育局、学校沟通,成立帮教小组,搭建学校帮教平台。针对社区孩子,她联合莆田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共建社会爱心帮教平台,设立了“莆糖社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项目基地”,该基地获评全国首批示范项目。她心系青少年维权岗,与教育局、司法局、妇联等部门合作,先后开展了“送法进校园”、“守护花蕾与法同行”等普法活动, 5年来,她为辖区内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居民、社工等开展法制辅导报告16场,赠送自编法制教育读本1000册、自行制作法律知识百问百答光盘20份,被学生们亲切地叫做“检察官姐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年来,共有19人次被不捕不诉,有46人次被判处缓刑,有8人重返校园继续学习,有21人在她的帮助下继续就业。

 

曾婧芳:15岁女生车轮下勇救5岁男童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8-07

   

  曾婧芳,女,宁化四中九年级学生。310日,眼看一辆轿车要撞上马路上乱跑的男童,她第一时间冲上前将其推开,用血肉之躯保护了5岁的孩子。昏迷醒来后,诊断左腿骨裂,但她却问小男孩伤着没有,其见义勇为的举动被赞为“当代戴碧蓉”。

  她用血肉之躯保护5岁男童 

  曾婧芳家住宁化县中沙乡中沙村。310日下午放学后,曾婧芳回到家中,放下书包后,到马路对面的邻居家串门。下午510分左右,曾婧芳在回家途中,看到一辆轿车从不远处驶近,速度不慢。突然,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嬉笑着,从路边山坡跑到公路中间。他们没有看到轿车,轿车也离两个孩子越来越近。

  “车来了!快跑啊!”曾婧芳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往前跑。听到喊声,6岁的小女孩跑开了,5岁的小男孩惊慌失措,在马路上乱跑。眼看轿车马上就要撞上孩子,曾婧芳奋不顾身,一个箭步冲上前,把小男孩推开,自己却被小车撞飞好几米远,当场昏迷。过了10分钟,曾婧芳才醒来。同村村民说曾婧芳醒来后,她第一句话便问小男孩伤着没有。随后,大家急忙通知了曾婧芳母亲,司机和曾婧芳妈妈赶忙把她送到宁化县医院。

  文静小女生有着大勇气 

  “婧芳从小到大,没让我们操过心,一直很听话,很懂事,特别是对弟弟照顾有加。”这是曾婧芳父母眼里的女儿。曾婧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当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在邻居眼中,曾婧芳文静乖巧,却没想到这个看似瘦弱的小女孩,竟有这么大的勇气,能舍己救人,更令人感动的是,醒来第一句话是问小男孩有没有受伤。经医院诊断,曾婧芳左腿骨裂、皮肤擦伤,幸无生命危险,现已出院,需回家静养一段时间。

  每每问起为何要救人时,曾婧芳说,“当时,如果我不推开他,他会被车撞上。”看到小男孩没跑开时,脑子里什么也没想,“是一种本能吧。”曾婧芳如是说。

  被救小男孩今年5岁,是同村人,两家并不相识。事发后,男孩家属主动提出,要到医院照顾她,说没有她,小孩肯定被车撞了,但曾婧芳却婉拒了,“我有妈妈照顾就够了,您留在家里照顾小孩吧,他也受到了惊吓”。

  当得知曾婧芳家庭条件一般时,前来采访的记者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曾婧芳婉拒了。她说,撞人司机已经出了医药费,司机家人也挺好的,每天都会到医院探望她。

  被誉福建戴碧蓉,只盼回校学习 

  短短几天内,前来采访、慰问的络绎不绝,中央电视台318日的《晚间新闻》报道了她的事迹。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组工作人员说,“婧芳让我们看到了,善良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本能。这份善良,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为此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海峡都市报奖励曾婧芳10000元正能量金,奖励她的善良本真和果断勇敢。

  曾婧芳也不曾想到自己一个本能的举动,不仅能在中央、省、市电视频道播出,还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网友点评说“她的举动让人想起了救人英雄戴碧蓉,她们都一样的勇敢。”但此刻的她,更多的是担心起自己的学业,距中考只剩三个月了,最希望的就是能早点回到课堂,考上县内最好的高中。

  初春三月,乍暖还寒,15岁女孩,用善的本真筑起爱的保护墙,她的善良,就像温暖的阳光,直抵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