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创新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身边好人故事汇”(2017年9月)

 

 

刘长秀:用行动诠释大贤大孝的真谛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9-12

   

  刘长秀,女,197110月出生,建宁县客坊村村民。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宽厚的善心,伟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

  早年刘长秀居住在山羊坑小组,交通极为不便,老公为了生计,买了部小四轮跑运输,常年在外奔走。家里的两个老人,嗷嗷待哺的女儿,一大片的田地,大大小小的事全落在长秀一个人肩上,但她从未有过怨言。1994 年山洪爆发,山羊坑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苦心经营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该小组村民集体搬迁,长秀家因丈夫投资不善,在负债的情况下建起了新居。为了还债她上山割松脂,下地种烤烟,长年累月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20132月,刘长秀74岁的公公突然中风,送入医院抢救,落下了瘫痪的后遗症。为了减轻公公的病痛,安慰老人坚强生活下去,除了起早摸黑地到田地里劳作外,还时时陪伴在老人身边聊天,每天坚持把公公从楼上背下来,放到轮椅上,与邻里的老人们聊天、晒太阳……自公公生病以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邻居看在眼里,怜在心里,没有一个不夸奖她的。

  祸不单行,时隔一年,刘长秀的老公邹昆方因身体不适去医院体检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丈夫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就倒下了,刘长秀在背地里流尽了眼泪,却把坚强的一面留给家人,因为她明白,如果这时候她退缩了,那她的家就真的站不起来了。她硬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重头揽起了这个家,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给与她的种种磨难。在丈夫住院期间,她撂下家里的农活,无微不至的照顾生病的丈夫。由于丈夫治病花了三十几万加之两个女儿读书,刘长秀家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丈夫出院后,刘长秀只能更拼命的劳作,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早上四五点起床要先把家里收拾妥当,为家人做好早饭,随后,把公公背下楼抱到轮椅上,自己就下地了。快要中午了,她要赶回家做午饭,饭好了先给老人把饭端过去,伺候完老人,自己草草吃点就又走了。直到傍晚的时候,刘长秀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吃完饭,陪丈夫看看电视,和婆婆、公公聊聊天,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的她,终于可以休息下了。就这样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刘长秀瘦弱的身影始终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无怨无悔。

  刘长秀没有文化,吃过很多亏,所以她希望孩子们一定要学业有成,因为她坚信一句话:“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论家境多么困难,刘长秀都不会耽误孩子们的教育,所以她更加的拼命劳作,省吃俭用,竭力供养孩子读书。每当孩子们跟她聊起学校里的事时,她总是乐呵呵的,饱经沧桑的脸上溢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虽然生活很无情,但是并没有压垮这个坚强不屈的农村妇女。这么多年来她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慈爱的母亲,又是孩子们做人的良师益友;既是公婆的贴心保姆,又是家庭的顶梁柱。每天忙得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毫无怨言,因为她的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孝顺父母、体贴丈夫、培养好孩子。在村里,刘长秀和睦乡邻、乐于奉献。在生活中她热心、善良,与邻居和睦相处,常怀爱心,邻居有困难积极帮助解决;谁家的红白事都会去热心帮助;只要是能给别人帮上忙的她都不推辞。整个村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

  现如今刘长秀公公已经78岁,她依然坚持每天把公公从楼上背下来,抱到轮椅上,让他在楼下和邻里的老人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为了增加收入,她依然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不仅种着烤烟,还栽着莲子,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不停地劳作。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公公的脸上也时常漾着微笑,逢人便说:“我家多亏有个好媳妇,待我比亲闺女还亲。”如今,老人精神舒畅,邻居说他有福气,他却说,都是儿媳妇照顾的好。老公动了两次大手术,但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已在逐渐恢复。刘长秀的丈夫说到:“这些年,如果不是刘长秀,这个家也许早就散了,我打心眼里感激她,但她也真正的受苦了,对她我亏欠太多,没有她,便没有我们这个家!”

面对生活给与她的种种磨难,刘长秀选择的是坚强和坚持。一路风风雨雨,一路坎坎坷坷,流过汗、流过泪,但她一直勇敢地走来。她用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出大贤大孝的真谛。

 

张国云:奋不顾身抢险救灾急先锋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9-12

   

  张国云,男,19729月出生,福州市公路局永泰分局养路工。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工作,勤奋好学,获得了多种机械操作技能,为永泰公路的机械化养护和应急抢险贡献了重要力量。在面对台风和水灾带来的山体滑坡、路面塌方时,张国云总是奋不顾身地奋战在抢险一线,在黄金时间内为救援队伍打开一条生命通道。

  201588日,在抵抗台风“苏迪罗”抢险现场忙了一整天的张国云到家已是晚上快8点,还没来得及换一下全身湿透的衣服,分局办公室的电话又来了,“X114线多处溜方,路树倾倒,路边百姓简易板房被吹落,交通受阻,立即赶往配合班站进行清理”。接到险情后,张国云立即就驾驶铲除奔赴现场(永泰县清凉镇小田村北斗农场X114线K3+000处),移除障碍物、清理路面土石溜方、协助清理路树,很快,小田至清凉路段恢复通行。

  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电话铃声又起,由于强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导致S202线红星乡过岭村发生大洪水,村子里一上边坡塌方了,导致洪水改变走向,直奔过岭村而去,严重威胁到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县消防大队官兵将前往抗洪救援,由于通往红星过岭的S202线沿线布满大大小小的土石溜方和倾倒的树木,抢险道路严重受阻,请立即前往抢通!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号角,张国云同志立即调转车头,在分局应急抢险组的配合下,转战S202线,并迅速投入清理溜方工作中。从清凉渔溪至红星乡近13公里的路程,他用了不到2个小时硬是为抢险人员赴红星乡抢险救灾抢通出一条安全通道,为老百姓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

  到达红星乡过岭村后,张国云又配合红星公路站全体职工,对威胁到老百姓安全的溜方进行清理,截住泄向老百姓房屋的洪水,并用铲车对上游洪水进行分流,清掉路面上的土石溜方,方便抢险队伍和老百姓进出救灾点。直到9号凌晨3点他才就近到达红星公路站休息。殊不知,就在8日下午,张国云同志驾驶铲车已先后前往梧桐中学(S203线K121+600)协助清理倒地路树,傍晚又前往X182线富泉段清理路树。这样强大的工作量下,他顶住了,顾不上休息,全力以赴奋战在抢险一线,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16年春运开始时,多日的强降水致使永泰分局辖区内的多处路段发生溜方,不论白天黑夜,张国云开着铲车与时间赛跑。 S203线K140+800嵩口镇道南村路段123日出现溜方险情,127日全面抢通后于129日又发生溜方险情;从S203线到S202线、X114线、X182线,张国云不畏风雨严寒,为的是尽快抢通路面、清理溜方,保证春运旅途安全。

 

翁祖连:老班长的坚守与坚持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9-06

    

  翁祖连,19668月出生,现任平潭国网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维班副班长。在平潭城区线路抢修现场,总会看到一个瘦小微驼的身影在那忙碌着。一顶蓝色安全帽,一身陈旧的劳保着装,腰间别着一部老旧手机与一串配电箱钥匙,十指已然覆满了茧,悄然爬上眉间的皱纹让那张刚毅的面庞愈显得朴质。这位像木麻黄一样的“海岛汉子”就是翁祖连,平潭供电公司抢修班班长,用自己的坚守与坚持描绘着城市电网的光明。 

  翁祖连,1987年光荣入党,1998年退伍到平潭电力公司,一直从事配网线路维护和抢修工作,奋战在电力一线,担负着353.57公里的10kv线路和612个变台的抢修任务以及各项线路改造任务。近年来,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自贸区的落成,各项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南区供电所管辖的区域又是实验区发展的先行区,“线路改造”、“电缆下地”等工作任务“重、多、急、难”,翁祖连带领他的生产班顶住压力,奋勇争先,不仅加班加点,而且做到了“高品质”“高效率”“重安全”完成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一致好评。 

  有人问他“老翁,一线工作这么累,家里的事又经常顾不上,你在这都呆了这么多年了,怎没想过要换个岗位?”他憨笑着说到“年轻的时候想过,后来干着干着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忙是忙了点,但感觉很充实,很幸福。” 

  电力老兵与他的“孩子” 

  每年七、八月份的台风期间,翁祖连所管辖的线路虽然未出现故障跳闸的情况,但是他对所管辖的线路始终放心不下。在台风刚刚登陆后,他就马上带人对线路开展特巡工作,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海边的四条线路---龙凤线、龙山线、翠园线、旅游线,虽然台风已经登陆,但是“回南风”依然很大,巡线人员步履蹒跚,老翁同志带着大家对每一条线路、每一基杆塔、每一个变压器逐步巡视过去,他总是要实实在在的看到这些“孩子们”都完好无损的,他才能放心的回到所里。 

  作为一位有着15年军龄的退伍老兵,他自豪地告诉我们说“我感觉自己没有退伍,一直都是个兵,只是以前守的是国土,现在守的是我们海岛的电网罢了。”就是这位老兵在平凡的工作中废寝忘食;在炎炎烈日曝晒下挥汗如雨;在瑟骨海风中忘我的拼搏;在抗台抢险、故障抢修等严峻时刻,冲锋在前。 

  “我只是做了自己‘理所应当’的责任。只要条件允许,我会这样一直做下去。”翁祖连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阐述着一名“老班长”心中深藏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他,最对不起的是家人 

  平潭岛主要生产以渔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口众多,每逢春节,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归来,也造就了平潭这座海岛城市最为热闹的景色——街道车水马龙,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同时也伴随着电网负荷的突增,每一个春节都是对平潭所有电力职工的一次大考验。当人们欢聚一堂,他们却甘居于幕后,隐聚在灯火阑珊外,默默守护万家灯火。在应对考验上,翁祖连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人物。 

  “我也只是和大家一样做了该做的事而已。”当除夕夜的灯火闪耀,新年的钟声响起,每每都能勾起他对家人的愧疚。 

  “已经有28年没有回家与父母妻儿一起过个完整的春节了。”翁祖连说,他很少陪伴在他们身边,也从不轻易答应家里的聚会。“24小时随时待命,电话绝不能没电或关机,停电消息就是抢修命令,必须立即赶往现场,这就是我的职责” 

  儿子从小学到高考,也从未接送过来一次,唯有的一次要算是儿子高考的那一年了。每一年的中高考也都是对电网职工的一次重要“考试”——提前检查考点线路设备、及时了解校内配电房的运行状况,值守考点,在考试期间每隔一小时对考点附近的供电线路进行负荷监测,定时向保供电指挥部进行汇报……在中高考时期,平潭供电公司都以“万无一失”的高度来确保考场用电零闪现。20136月,在公司的人性化安排下,翁祖连被安排到了儿子考试的考点,于是就有了一场考场内儿子奋笔疾书,考场外父亲严守以待的“上阵父子兵”的一幕。 

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用的只是那种“理所应当”的坚守与坚持诠释着一份责任,一份认真。 

 

 

郭永富:父债子还书写诚实守信美德

 

来源:福建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9-01

   

  郭永富,19808月生,上杭县临城镇九洲村村民。五年来,他在50多亩的果树园里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用自己一镢头一镢头的劳动还清了父亲留下的债务。 

  郭永富的父亲郭唐慧,1977年退伍返乡,后来连续33年担任村治保主任、民兵营长。村里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乡亲眼里,他是个热心人。虽然郭家家境一般,但一家人安稳度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4月,50多岁的郭唐慧被查出肝癌晚期。 

  郭永富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得知父亲得了肝癌,病情发展已到晚期,他辞去了在石狮一家电子厂部门主管的工作,回到老家,陪同父亲进出龙岩、福州等各大医院。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倾其所有,花光了近十年来打工的所有积攒。很快家庭就陷入了贫困的境地,为了继续治疗父亲的病,只好向村里的兄弟梓叔、亲朋好友借钱。20117月,病魔还是夺走了父亲的生命,而郭永富要面对的是30多万元的债务。 

  父亲的离去让郭永富悲痛万分,给父亲治病欠下的30多万元债务,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更沉重的负担。然而,年轻的郭永富没有被困难击倒。他把失去亲人的悲痛深深地埋在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要还清父亲留下的债务。不能失去亲人,又失掉信义,不能因父债子不还,而丧失父亲三十多年来的立身为人,处世不欺的信条。 

  于是他和妻子商量着,一方面理清家里的欠债情况,一方面起早贪黑,开荒种植果树,另一方面还要带着妻子四处寻医问药,希望早早地结束多年未育的苦痛。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家里的50亩果园已初具规模。从此,夫妇俩以果园为家,冬天松土施肥、春天除草剪枝、夏天驱黄蜂杀害虫,精心管护这缀满梦想的果园。到了2013年夏天,他家的蜜雪梨果园结出第一批果子。看到枝头上一个个结实圆润的蜜雪梨,郭永富笑了。那一年,郭永富赚取了第一笔5万多元的收入。母亲听说自己的果园有了收成,就对郭永富说:“用这笔钱带你老婆去大医院看看医生吧?你们结婚那么多年了还没有给我们郭家生个一男半女,我心里着急。” 

  其实,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三间泥瓦房需要翻新,母亲的心脏病、高血压、胃下垂、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彻底的根治,还有妻子多年未育的困扰……郭永富夫妇没有把母亲的话放在心上,坚持自己当初的决定,把第一笔收入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收成用来给母亲治病,一部分收成用来还债。加上平时的积蓄,第一次他就还了5万元的债务。还了第一笔债,郭永富的心里轻松了很多,这给了郭永富无尽的动力,他的干劲更足了。2014年、2015年、2016年他家的果园连年增产,家里的收入逐年上涨。到今年6月,郭永富终于还清了30多万元的债务。更加值得高兴的是20158月,郭永富的妻子给郭家新添了新成员。 

  还完了父亲留下的债务,郭永富心中的巨石终于卸下了。看着前方的果园,郭永富黧黑的脸庞溢满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