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创新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身边好人故事汇(2016年6月)

福建身边好人故事汇(20166月)

陈玉树:诚实经营赢良好声誉

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6-06-27

  

  编者按:陈玉树,莆田四君子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诚。他始终坚持质量至上,严苛标准赢得良好口碑。20164月荣获中国好人。

  人物简介:陈玉树今年39岁,从十几年前涉足红木家具产业,他的四君子公司在红木家具行业严格遵循诚实经营的"君子之道",收获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和可观的品牌价值。他对对红木家具白皮含量定下了比国标更高的标准。这等于公司一年至少减收近千万元!从业十余年,四君子公司没发生一起质量投诉。公司在各地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诚信经营,与入驻商家签订《诚信公约》,要求以商家自律为出发点,变被管理为自律。旗舰店实行服务考核制,定期抽检与突击抽检相结合,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淘汰加盟资格。这一硬规矩,让四君子在拒绝了诸多不良商家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主要事迹:今年39岁的陈玉树,从十几年前涉足红木家具产业,他的公司不仅成长为一家拥有51条流水线,950名员工,年产值近两亿的规模企业,旗下产品连续三年在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连续囊括冠亚军,而且在莆田市红木古典家具行业严格遵循诚实经营的"君子之道",收获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和可观的品牌价值。旗舰店实行服务考核制,定期抽检与突击抽检相结合,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淘汰加盟资格。这一硬规矩,让四君子在拒绝了诸多不良商家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与众多利润至上的商人所不同的是,陈玉树对红木家具制作工艺有首近乎苛刻的要求。红木家具白皮含量在5%以内均属合格,陈玉树却定下比现行的国家红木家具行业标准规定更高的标准:情愿减少利润,也不让一丝白皮进入神圣的红木家具。这意味着他一年至少减少近千万元的收入!这种质量至上、信誉第一的诚信态度,受到业界和社会的由衷赞叹。不仅如此,他要求手下把每一件红木产品当作艺术作品来看待,精雕细刻、反复打磨、潜心制作,每一件都力求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傲骨和韵味融合到家具中,成为上乘的艺术品。从选料开料到组装打磨,5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安排专业质检师严格把关。家具成品后,公司要求在其背面刻上雕刻师的姓名,让珍贵的木料与雕刻师的创作永远结合。

  很快,公司的产业就以榫卯结构巧妙,雕刻技巧精湛打开了广阔市场。

  从兴趣到责任,陈玉树用了五年时间。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惊人的自律精神和严格的艺术标准,从业十余年,四君子公司没发生一起质量投诉。如今,他一手打造的"四君子"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20多家连锁店,均采用旗舰店模式。令他最为得意的是,所有旗舰店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诚信经营,与入驻商家签订《诚信公约》,要求以商家自律为出发点,变被管理为自律。旗舰店实行服务考核制,定期抽检与突击抽检相结合,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淘汰加盟资格。这一硬规矩,让四君子在拒绝了诸多不良商家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红木木材原材料珍贵,艺术价值高,许多商家利用这一市场需求蓄意推高市场价,进行投机和炒作,逐渐造成行业运营的混乱。陈玉树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早在创业初期就下决心以"物美价实"作为公司的立身之本。多年过去,当初的坚持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丰厚的回报。放眼当下行业情况,以银行提高准备金导致原料积压为背景,红木市场更是受"诚信危机"重创而开始了自身的行业洗牌。在这样的双重考验下,四君子公司仍然行得正走得稳。总结几年来走过的路,他深有感慨,君子有高标,对所谓的"行规"绝不能盲从。他经常告诫管理层,暴利是一时的,薄利才有长远的发展。当商家与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形成较大的灰色利润空间时,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是可以随意"忽悠"的对象,市场最终会大浪淘沙,选择诚信的优质企业。陈玉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以君子的高标准严格自律,他的"四君子"必将笑傲江湖,立于不败之地。

 

 

 

 

 

 

 

 

林亚珍:平凡之中演绎爱的颂歌

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6-06-14

  编者按:林亚珍女,汉族,芗城区群裕社区居民,助。她柔弱双肩撑起孝老爱亲,她滚烫爱心温暖左邻右舍,她瘦小身形顶起繁琐工作,每当谈起她,社区居民就会涌起无限的感动和敬意。20164月荣获中国好人。

  

  好媳妇的孝心

  “亚珍这闺女,对我最好,我真是享福了!我儿子能娶到她真是修来的福分啊!”每每亲戚探望林亚珍的婆婆并提及儿媳时,老人家总是这样感慨的说。感情到了深处,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老人觉得,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儿媳就是她最贴心的女儿。

  面对婆婆的赞扬,林亚珍每次都轻轻拍着老人家的手,笑了笑接着说“丈夫的妈也是我的妈,媳妇和儿女只是换了一个说法,作为儿媳,尽孝道是理所当然的,苦点累点无所谓”。

  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的丈夫,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的婆婆,丈夫与前妻年幼的孩子,家庭重担都压在林亚珍一个人身上。婆婆身体有病,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总爱唠叨。林亚珍无微不至的照料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安抚她,讲故事逗老人开心。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多次为她换衣裤,洗身擦背,洗晒被褥,碰到雨天就用电风吹,吹烤被褥、草席、尿布。她用旧衣服垫在婆婆身下当尿布,一天要洗两大桶尿布、便布。每天要数次给婆婆喂食、喂药。婆婆住院期间她更是寸步不离。老人的牙不好、吃东西不好消化,林亚珍就尽量想办法,把肉类的和青菜剁碎或者是用手撕碎,每天老人睡醒后,她还会给老人喂水果,帮助消化。4年来,她无怨无悔,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婆婆含笑去世。林亚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的颂歌。

  好邻居的爱心

  “真是多亏了你这么热心,我才能找到工作,是你挽救了我的家庭。”当下岗多年,经济困顿的小王满含热泪登门感谢时,林亚珍也不禁热泪盈眶,所有的辛苦和委屈一扫而光。

  小王是林亚珍的邻居,由于文凭低,没有专业技能,下岗后整天唉声叹气,家庭争吵不断升级。林亚珍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她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社区里下岗职工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为了帮助这些姐妹早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她腾出自己本就不大的房子,组织再就业学习班,自己出钱聘请老师给姐妹上课,让她们拥有一技之长。同时四处打探就业信息,发动亲戚帮忙收集招工信息,得知有一家企业需要招工,林亚珍拖着发烧的病体连夜赶到企业帮姐妹报名,第二天又陪同她们一起到工厂面试。当看到姐妹们拿着同意录用通知单时,感冒发烧的林亚珍终于坚持不住,瘫软在地。

  不仅如此,林亚珍滚烫的爱心一直温暖着左邻右舍。10多年来,不管谁家有困难她都跑前跑后、嘘寒问暖,帮助解决,特别是对缺少关爱的孤寡老人。住在林亚珍楼上的空巢老人老陈,腿脚不便无法外出,长期蜗居家里郁郁寡欢。林亚珍就坚持每天上门跟老人聊天拉家常,说说最近又发生了什么新闻,哪里又有了什么新鲜事。逢年过节,就约着社区志愿者到老人家里前来看望。这不,今年元宵节,为了让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林亚珍组织社区空巢老人一起到老陈家过节。一群人一边和糯米粉,搓元宵,一边聊家常,不大的屋里却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老陈感动地拉着亚珍的手说:“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亲戚一堆还不如身边有你这个好邻居”。

  好组长的真心

  2004年,居委会聘请林亚珍担任居委会小组长,这个工作既繁杂,又具体,大到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小到邻里纠纷,婆媳吵架,事无巨细。当时已经四十六岁,只有高中文凭的林亚珍并没有退缩,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这是一个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平台,我一定不辜负居委会的期望和居民的信任”。

  群裕社区外来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强,林亚珍负责的区域范围广,育妇多,工作难度大。

  有一位育妇不配合计生工作,每次“双查”都要三番五次上门催促。看到林亚珍上门就摆脸色,指桑骂槐,说她是不是得了什么好处,闲的慌找人麻烦,对她爱理不理,还经常给闭门羹。本想为社区群众服务,为大家做些好事,即使没有得到赞扬自己心里也是高兴的,却事与愿违,受到无端指责,被认为别有居心,林亚珍觉得满腔委屈,心情一度低落,但转念一想,自己并没有错,既然出发点是好的,却得不到理解,说明自己的方式不够好,那就转变方式;说理没有效果,就用心为对方做点实事。得知林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住房困难,林亚珍就到居委会询问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替她领了申请表送到家里,告诉她和丈夫如何填表、如何准备材料,用真情打动这对夫妇的心,此后,这对夫妇逢人就夸林亚珍是“居民的贴心人”。

  20154,社区退休职工杨大妈的女儿准备申请二胎,可不慎丢失独生子女证,无法进行条件申请。林亚珍详细了解情况后,主动为她跑了多趟办事处和居委会咨询,陪她去打证明。最后,杨大妈的女儿拿到生育证,生了个男孩。一家人对林亚珍很是感激,说:“是林阿姨帮了我们大忙。”13年来,林亚珍风雨无阻,用真心温暖着每一个育妇和家庭,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大爱无声,在担任居民小组长十几年间,林亚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区、为居民送去了温暖,以默默奉献感动了乡邻,传承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倡导了邻里互助的文明新风,构建了温馨和谐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