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创新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身边好人故事汇(2016年10月)

福建身边好人故事汇(201610月)

 

李炎凤:十年如一日护理丈夫、照顾女儿

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6-10-24

  

  20063月的一场车祸,其丈夫李炳林不幸身受重伤,经救治后虽捡回了一条命,但造成终身残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日夜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经上级残联鉴定为一级肢残,吃喝拉撒都要李炎凤照顾。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12月,其女儿李绿娟不幸患上肾炎综合症,在厦门大学中山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全身皮肤红肿,眼睛视力模糊,经住院治疗,虽有好转,尚无法痊愈。本来因丈夫长期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已经让李炎凤独自支撑家庭重担而异常艰难,现在女儿又患上重大疾病,一家人床上躺着两个重症病人,家庭经济上的极度贫困和精神上的强大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却毫无怨言,平日里既要精心护理照顾两个病人,还要挤出时间干些临时工赚些工资来弥补家庭花销。她说,自己所经历的和所承受的所有只是作为家庭主妇、作为妻子、作为母亲所应尽的职责,正因为如此她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尽心尽责护理肢残的丈夫和照顾患病的女儿,努力当好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虽然李炎凤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打破了传统观念,积极响应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二女结扎,在那个“二女结扎”还难于被接受的乡村中起到模范引领作用。

  李炎凤除在家庭做好护理、家务工作外,为了贴补家庭经济开支,她不得不去做一些临时活计,不仅到乡政府食堂做洗碗、洗菜的工作,还要挤出时间到种植、养殖户做临时工。李炎凤十年如一日,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和身患重病的女儿不离不弃、任劳任怨悉心照顾,她从不埋怨“命不好”,坚持自力更生直面人生的艰辛!她用一颗朴实的爱心,用弱小的双肩扛起一个妻子的职责、一个母亲的无私的爱,谱写一个大写的道德!

 

沈笑珍:侍奉双亲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6-10-20

 

  

  父亲被癌症侵扰,她用心守候500多个日夜。2002年,沈笑珍父亲被查出患有前列腺肿瘤,并做了去势手术,身体渐渐康复。然而,2009年,父亲却病情复发,经医生诊断为前列腺癌晚期并骨转移。父亲病重,这个消息像一声惊雷,让沈笑珍一家人措手不及。知事明理的她毅然承担起在医院照顾父亲的差事。

  500多个日日夜夜,在父亲生病住院的近两年时间里,沈笑珍一直守候在老人身边,打点好一切。家人回忆,除了沈笑珍,其他人照顾老父亲,他都觉得不满意,唯有沈笑珍深得老父心。对此,医生护士都忍不住夸赞她是父亲的“贴心的小棉袄”。然而,遗憾的是,沈笑珍的贴心、用心,并没能挽留住老父亲。2010年的72日,沈笑珍大姐的儿子生下了可爱的小孙女,本以为是四世同堂的喜悦,却在第二天迎来了父亲离世的噩耗,那日的阳光无比的灿烂,却又让人感觉无比的灰暗,甚至森冷。

  母亲病瘫卧床,她不离不弃练成“专业护士”。原以为,父亲的离去,家里的不平静也随之离去,却未想不幸接踵而至。2012年,沈笑珍被查出糖尿病和多种妇科疾病,因为病情严重还切除了子宫,她越发显得憔悴苍老了许多。这期间两个孩子上大学花销大,可是憨厚老实的丈夫却又接二连三地遭遇事故,导致手指和膝盖受伤落下了残疾,无法干重活。而在2013915日,沈笑珍的母亲曾梅芳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重症病房……家庭的重担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转移到了沈笑珍柔弱的双肩上,她扛得住吗?

  沈笑珍一如她的名字那样,笑着面对着所有的困难,用她羸弱的双肩扛起了这个家。母亲生病住院期间,先后辗转三家医院,住了七八个科室的病房,在母亲住院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沈笑珍寸步不离地在守在母亲身旁,甚至春节都没能回老家和家人一起度过。而长久在病床前服侍的病人的沈笑珍,也渐渐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变成了一个较为专业的“护士”。

  从擦澡翻身、端屎端尿这些简单的护理,到为母亲换药、换气切、鼻饲(喂食)、吸痰等,一些只有专业护士才会做的专业护理,她边看边学,在一日复一日的护理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她就把自己武装成了一个“专业护士”。2014128日,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在医生的建议下,母亲出院被接回了空气好的乡下老家休养。

  母亲在一天天好转,她的用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都说在父母眼中,儿女永远是个孩子,可是在沈笑珍眼里,此刻的老母亲更像个孩子,她不仅要用照顾孩子的细心来照顾自己的老母亲,还要像“专业护士”一样照顾好这个病人。

  每天清晨起来,沈笑珍最要紧的事就是帮母亲翻身擦澡,为她换衣服、换气切、换药、喂食,跟她说说话,为她打气,像哄一个孩子一样温声细语,像教一个孩子一样,引导着母亲重新认识人和物。除此之外,沈笑珍还要照顾田里庄稼,有时候还要打零工贴补家用,她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着,直到深夜都无法睡个安宁,因为半夜她还需要起来为母亲翻身拍背。

  对此,医生和护士都忍不住夸赞沈笑珍,说:“现在医院里照顾老人家的很少是自己的儿女的,很难有像她这样孝顺的女儿了。”左邻右舍的长辈也都无比心疼沈笑珍:“真的是很不容易,自己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妈妈。这么有孝心的人,真的不多了。”

  “烧火要空心,做人要真心”,这是沈笑珍常对儿女说的一句话,而她也正是用行动在践行这句话。在沈笑珍的悉心照顾下,母亲一天天的好起来,意识一天比一天清楚,这让她觉得她所有的辛苦也都是值得的。

 

 

 

 

 

 

 

 

 

林智永:为学生安全撑起“保护伞”

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6-10-17

  

  自进入交警工作以来,林智永同志在“护学岗”这个工作岗位上立足本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勤奋工作、认真护学,为筱塘小学周边交通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荣获城厢分局先进个人、十八大安全保卫先进个人和首届城厢区道德模范荣誉,被评为“莆田市公安局协警标兵”和“凤凰山街道办优秀协警”等荣誉称号。

  每天高峰期时段,在筱塘小学门口总会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正穿梭于马路上安全护卫着学生过马路,只见他时而吹着口哨示意车辆减速行驶,时而牵着学生们的手安全护送他们过马路,耳边此起彼伏响起“林叔叔好!”的问候声。一幅警民和谐的画面呈现在群众眼前,而同学们口中的“林叔叔”正是城厢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二中队的护学岗交通协警林智永同志。他用一腔对学生的真情护卫着他们的通行,守卫着学生的安全;他不仅是公安交警服务人民群众的一面旗帜,也正成为城厢交警服务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奉献爱心,当好学生护卫天使。筱塘小学有2500余名学生,而校门口的学园路是市区的主要干道,每到上学、放学时,也正是市民上、下班高峰期,车流如梭,如果没有交警护送的话,学生们在车流中穿行极易发生危险,学生们的安全成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林智永同志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但他深知“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自从接过筱塘小学护学岗这个岗位以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林智永同志的身影从未间断。他常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学校门口指挥交通,规范车辆停放,护送孩子过街。林智永同志性格随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细腻和亲和力的特殊优势,积极转变执法服务方式,赋予护学岗工作新的活力和内涵,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为孩子们开辟出绿色通道,为学校铺设一条安全“五彩路”,为孩子们撑起安全保护伞,受到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护学用心,不慎遭遇“醉鬼”冲撞。1116日上午730分许,正值上班上学早高峰,筱塘小学师生们正像往常一样陆陆续续前往校园。积极、敬业的筱塘小学“护学岗”协警林智永早已提前半小时上岗,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为筱塘小学的广大师生们井然有序地维持着交通秩序。突然,一辆摩托车从田尾圆圈往筱塘小学方向急速驶来,而林智永同志正背对着车辆,专心护送着学校的师生们安全通过人行道,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等护送完师生安全通过马路后,林智永同志正要指挥车辆继续有序通行时才突然发现对面正急速驶来一辆摩托车。此时,恰值上学高峰期,校门口聚集了众多前来上学的学生和接送学生的家长,车流量、人流量众多,而急速驶来的摩托车势必会造成重大交通安全隐患。意识到危险后,林智永同志立即准备上前示意摩托车减速行驶,不料还未等林智永同志上前,摩托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狠狠地撞飞在护栏边上。由于事发突然,眼前的一切吓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跟林智永同志一起护学的协警立即一边拨打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一边向我队领导汇报情况。很快,110指挥中心指令的派出所民警和市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受伤协警林智永立即被医护人员送往急救中心救治。

 

 

 

傅文忠:工作是事业而不是职业

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6-10-14

  

  “新闻工作是事业,而不是职业,我热爱这份工作,并愿意为它付出。”傅文忠这么说,也这么做。

  他半路出家,自学成才。从国家一级烹调师到新闻工作者,他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转身,只要有时间,他就埋头钻研业务,只要有机会,他就主动参加学习,先后利用业余时间参加5所大学的函授学习,自学成才;17年来,他爱岗敬业,主动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为新闻、文化事业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他立足平凡岗位,默默耕耘,采编的新闻作品先后30多次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福建新闻奖,被评为石狮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石狮市优秀共产党员、石狮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3次被评为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先进工作者。

  他建言献策,承上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性向报社编委会提出采编、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的参与和推动下,石狮日报社在全省新闻媒体率先实行采编人员“零底薪考核”、“末尾淘汰制”、“编辑中心制”,新闻改革、媒体经营走在全国区域报的前列;他不计个人得失,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干部,先后为报社带出了一批采编骨干,10多位采编骨干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

  他勇于创新,服务发展。善于借助媒体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先后创办清华大学石狮总裁班、香港时装设计学院石狮分院、淘宝大学泉州机构、速卖通大学泉州机构、石狮日报艺文书院,为石狮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设立石狮日报一品堂艺术馆、石狮日报小记者团、石狮日报驴友俱乐部,为媒体与市民架起了互动的桥梁;策划组织“城市达人秀”、“万人健康跑”、“企业篮球联赛”、“海峡两岸双胞胎联谊活动”、“石狮市电影文化节”、“石狮市婚庆文化艺术节”、“石狮市‘音为你’惠民文化剧场”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他热心公益,帮困助弱。每年坚持无偿献血,被评为石狮市首批无偿献血先进个人,成为石狮市首批在中华骨髓库注册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为孤寡老人送油送米、为白血病儿童发动爱心捐款、为盲人青年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为自闭症儿童举办慈善义卖、为外来员工子女实现“微心愿”、为孤儿举办专场文艺演出……他借助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策划、发起社会公益活动,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不遗余力;他热爱乡土文化,参与搜集整理大量地方文史资料,积极传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

 

聂清根:信守承诺替子还债清白做人

来源:福建文明网发布时间:2016-10-12

  

  70岁高龄的聂清根是明溪县沙溪乡碧州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妻子邱招兰比他小两岁,膝下有两子一女。聂清根夫妻勤劳朴素,待人和气,诚实守信,替子还债,在当地乡亲邻里传为佳话。

  九十年代初,老聂看到沙溪乡很多乡亲出国赚大钱,也动员大儿子夫妻出国务工经商,为了凑足出国的费用,聂清根夫妻二人先后向亲朋好友借高利贷近15万元,1994年底就为媳妇先前办理前往意大利务工经商,1996年初又为大儿子聂荣坛也办理前往意大利,与儿媳一起务工经商。但因种种原困,出国不到一年就与儿媳发生了婚变。大儿子承受不了打击,自暴自气,无心打工,也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但夫妻俩借的高利贷无法兑现给别人,债主成天找聂清根夫妇逼债。

  面对债务一天天多起来,债主的紧紧相逼,老聂也心急,但他没有责怪别人,躲避债主,家境虽贫困,毅然向债主承诺,决定替子还债。与大儿子失联以来,老聂承包了15亩田用来种植水稻,60亩的山地种毛竹,在竹林中套种茶叶、桔子等农作物;每年还养8头猪。夫妇俩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农闲时,聂清根夫妇外出打点临工;每年夏季,待到红菇生长时,夫妇俩便上山采红菇卖钱贴补家用,他们一年的劳作积攒下来的钱只能尝还部份利息钱。聂清根的小儿子聂荣清看到父母如此艰辛地为哥哥还债,急在心里。于20005月,辞去了协警工作,踏上出国之路。在国外聂荣清时刻牢记父母的教悔,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认真。靠自己的辛勤付出,还清了自己出国所借的钱,每年还给家里父母寄生活费23万元。几经周折,聂荣清在意大利找到了哥哥聂荣坛。在家人的关心帮助下,聂荣坛重新振作,把打工赚的钱也及时寄给家里父母。十多年来,聂清根夫妇俩省吃俭用,逢年过节,也舍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把小儿子给的生活费和大儿子寄回来的钱全部用于尝还债务,没有拖欠别人一分钱,于2008年底还清了儿子46万元债务。一家人终于过上了无债一身轻的日子。

  聂清根夫妻不仅朴实、诚信,他还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1996年至今,聂清根一直担任沙溪妈祖庙闽台文化交流会秘书长,积极参与两岸妈祖文化交流。201311月,聂清根还带领沙溪乡的妈祖信众前往台南屏东县开展文化交流,为促进闽台文化的交流搭起了友谊的桥梁。2012年,聂清根积极组建了沙溪乡夕阳红腰鼓队,同年,参加了县里的喜迎十八大腰鼓健身比赛,荣获“优秀组织奖”,现有常驻腰鼓队人员30人。2013年,沙溪乡政府发动干部群众集资建水尾大桥,他主动捐资4000元。从20007月起,聂清根担任过碧州村的民兵营长、团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党支部委员等,至今还被村里聘为文化、综治协管员,积极帮助村里开展文体活动、协调邻里纠纷。在沙溪说起聂清根,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说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