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奖励

获奖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类别 获奖时间
新型稀土固态材料/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及性能研究 黄锦顺、郭国聪、庄鸿辉、池力生、陈久桐、毛江高、董振超、曾卉一、林善火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1
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究 洪茂椿、吴新涛、曹荣、黄群、苏伟平、盛天录、赵颖俊、陈玲、梁玉仓、王泉明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1
含膦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S-C键的活化研究 洪茂椿、曹荣、江飞龙、苏伟平、刘汉钦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0
大尺寸、高质量钒酸钇晶体的生长 李敢生、吴喜泉、吴少凡、诸月梅、俞振森、位民、谢建凌、滕硕、王建国 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福建王丹萍科技奖三等奖 2000
多波长光参量激光器(协作) 吴柏昌等 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98
多波长光参量激光器(协作) 吴柏昌(2)、陈创天(4) 中科院发明奖一等奖 1997
钼(钨)铜(银)一硫三元簇合物系的合成与结构化学 吴新涛、杜少武、朱年永、郑亦凡、卢嘉锡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1997
近海平台阴极保护监测系统的研究(协作) 许川壁(1)、熊信勇(4)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7
海洋中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防腐蚀研究(协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KF-D001双波长晶体连续激光器和KF-S0011300nm晶体连续激光器 沈鸿元、周玉萍、曾瑞荣、于桂芳、黄呈辉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6
高质量与大口径KDP类型晶体的研制 颜明山、苏根博、曾金波、张秀珠、官月英、吴德祥、贺友平、黄柄荣、林一德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6
核谱学及其应用 王友桐、杨文火、史子康、王宏钧、吴达旭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6
铜、银异金属簇合物的分子设计 吴新涛、杜少武、朱年永、郑亦凡、卢嘉锡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6
KF-D001双波长晶体连续激光器和KF-S0011300nm晶体连续激光器 沈鸿元、周玉平、曾瑞荣、于桂芳、黄呈辉、曾政东、林文雄、吴瑞芬、叶启金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5
高质量与大口径RDP类型晶体的研制 颜明山、苏根博、曾金波、张秀珠、官月英、吴德祥、贺友平、黄柄荣、林一德、王丽青、林海南、魏育南、王耀水、庄运河、赵庆兰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5
含钼类立方烷簇合物的设计合成、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 卢绍芳、黄建全、庄鸿辉、李俊钱、吴鼎铭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5
微量分析用Fe-Ni-S锈钢等22个标准样品的研制(协作) 刘文 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
晶钎生长设备、晶钎及器件(协作) 李敢生、郭喜彬、施真珠 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4
过渡金属簇合物的多中心d-p键理论及其应用(协作) 程文旦(2)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4
彩色显象管黑底制作水溶性感光胶国产化研究 黄当睦、陈福星、陈彰明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4
高质量、大尺寸掺钕铝酸钇(Nd:YAP)晶体 李敢生、施真珠、吕坚、郭喜彬、吴锦华、陈杨华、陈金凤等15人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3
多核金属硫簇(配)合物及协同效应和簇骼转换研究 康北笙、刘秋田、刘汉钦、黄梁仁、雷新建、翁林红等33人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3
高转换效率自倍频激光晶体掺钕硼酸铝钇(NYAB) 江爱栋、罗遵度、黄亦川、邱闽旺、陈天彬、王国富、陈光、黄艺东、杨恕冰、陈祖生等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4年福建王丹萍科技奖二等奖 1993
钼、铁、硫等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 卢嘉锡及其研究集体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94年福建王丹萍科技奖二等奖 1993
SL系列常温磷化液的研制 郭良生、黄霓裳、张伙水 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3
掺钕铝酸钇晶体物性及新型和高性能激光器研究 沈鸿元、周玉平、曾瑞荣、于桂芳、黄呈辉、曾政东、李敢生、叶启金、郭喜彬等13人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2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开发高效率宽调谐激光器件(协作) 叶祖彦、邓道群、吴柏昌、陈创天、尤桂铭、涂朝阳、江爱栋等18人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2
高转换效率自倍频激光晶体掺钕硼酸铝钇(NYAB) 江爱栋、罗遵度、黄亦川、邱闽旺、陈天彬、王国富、陈光、黄艺东、杨恕冰、陈祖生等16人 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2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锂(LBO) 陈创天、吴以成、江爱栋、吴柏昌、尤桂铭、林树杰、俞琳华、陈天彬、孙朝阳、陈农 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1991
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 卢嘉锡、黄健全、庄伯涛、黄锦顺、刘春万、陈志达、吴新涛、康北笙、卢绍芳、黄金陵、刘秋田、庄鸿辉、程文旦、张乾二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