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至8日,中国材料大会在福建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的热电材料与器件分会(A02),在分会主席福州大学罗中箴教授、北京大学杨荣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玲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林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睿恒研究员的联合组织下成功举办。本次分会吸引了超过400名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人士参与,人员构成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师生以及热电材料与器件相关企业专业人士,充分彰显了产学研的深度交融。分会共接收并评选摘要258篇,包括主题报告9个、邀请报告65个、口头报告42个、快闪报告87个及墙报展示51篇,全景式呈现了国内热电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动态。
主题报告拉开序幕,顶尖学者分享突破成果
7月6日下午,在南方科技大学张文清理事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翀老师共同主持下,热电分会场正式开启。首日即迎来9场高水准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李敬锋教授、浙江大学朱铁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吴劲松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教授聚焦热电材料核心机理;南方科技大学郭旭岗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赵文俞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隋解和教授深入探讨性能优化路径;南方科技大学刘玮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研究员分享了前瞻性技术突破。
清华大学李敬锋教授作热电材料与器件会议主题报告
三大会场并行,聚焦热电研究全链条创新
第一分会场(观海厅1)主聚焦电子/声子输运及电热性能调控机制,重庆大学王国玉、武汉理工大学谭刚健、上海交通大学赵琨鹏、重庆大学潘瑜、南方科技大学冯涛、山东大学王洪超、武汉理工大学魏平、浙江大学付晨光、南昆士兰大学洪敏、上海交通大学马杰、安徽大学葛炳辉、山东大学夏盛清、深圳大学胡利鹏、安徽大学李周、武汉理工大学李国栋、吉林大学马红安、重庆大学卢旭、昆明理工大学葛振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周敏、电子科技大学肖钰等学者作邀请报告。研究涵盖半哈斯勒合金声子谱、超价键热电材料理论边界、相变与微结构设计、多晶材料优化、Bi-Sb单晶磁塞贝克效应、拓扑半金属磁热电性能及热电/磁卡复合制冷技术等。报告显示,电子声子协同调控及磁场等物理场应用已成为突破热电性能瓶颈的新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马杰教授作热电材料与器件会议邀请报告
浙江大学付晨光研究员作热电材料与器件会议邀请报告
第二分会场(观海厅2)侧重热电材料与器件设计制造、近室温材料加工表征及理论计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怀周、广西大学苗蕾、上海交通大学魏天然、同济大学陈志炜、四川大学昂然、东华大学张琪昊、哈尔滨工业大学尹力、上海大学杨炯、江苏大学李顺、华中科技大学罗裕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邓婷婷、四川大学唐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紫航、合肥工业大学刘玉、中山大学于鹏等进行专题分享。内容涵盖热电器件全链条制备、全Mg基器件挑战、无机半导体温加工技术、热电材料在铁电/催化/光电领域的拓展应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机器学习技术已深度融入热电研究,从数据构建到场景应用,为电热输运理论分析提供强大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魏天然教授作热电材料与器件会议邀请报告
上海大学杨炯教授作热电材料与器件会议邀请报告
第三分会场(306会议厅)聚焦有机/聚合物热电材料、热电纤维与薄膜、柔性器件性能优化及无机塑性器件加工。复旦大学梁子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朱嘉、重庆大学卢阳、东华大学张坤、河北大学王淑芳、深圳大学郑壮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蒋丰兴、武汉理工大学柳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姜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任广坤、武汉大学王自昱、东华大学雷周玥、复旦大学左光正等专家展示前沿成果。报告揭示了有机热电材料、薄膜/纤维材料及无机塑性热电材料在便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巨大潜力,应用场景延伸至国防、电子及日常生活。热电池、热电水凝胶、有机/无机复合可穿戴器件等创新成果,极大拓宽了热电技术的应用边界。
复旦大学梁子骐教授作热电材料及应用会议邀请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姜鹏教授作热电材料与器件会议邀请报告
表彰青年英才,分会圆满落幕
7月8日下午,三个分会场共计203场高质量报告圆满结束,内容横跨理论计算、实验设计、材料优化至器件制备全流程。分会主席罗中箴教授作总结致辞。
经组委会专家与主持人严格评审,大会评选出21名优秀快闪报告奖与10名优秀墙报奖得主,以激励热电领域杰出青年学者。罗中箴教授主持颁奖仪式并宣读获奖名单,林悦研究员为获奖者颁奖并合影留念。至此,2025中国材料大会热电材料与器件分会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胜利闭幕。
林悦研究员为优秀快闪报告获奖者颁奖并合影留念
林悦研究员为优秀墙报获奖者颁奖并合影留念
此次大会聚焦120个“卡脖子”和“前沿必争”领域论坛全方位直击国家重大需求。这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技三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服务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推动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根本性转变的又一重大举措。魏炳波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过去的十余年里,中国新材料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研发水平步入世界前列,“产学研用金”的协同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中国新材料正书写着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壮丽诗篇。大会从1986年首届的300人,历经25届,已经发展成为今天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3万人国家级学术品牌大会,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在服务国家大局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的坚强决心。
乘学术交流之舟,扬求知探索之帆;凝产学研合作之力,聚创新发展之势。热电领域的进步,是一场代代相传的接力。本次分会场上,资深学者倾囊相授,青年才俊锋芒初现,产业界同仁深度参与,共同勾勒出协同创新的壮阔图景。提问环节思想碰撞的火花,研讨中深入求索的专注,这正是热电领域最宝贵的“热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