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福州市光电子晶体材料与器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
中心2项成果荣获202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2023年11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心共有2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其中陈学元研究员参与完成的“微孔晶体材料的主客体组装原理及光子功能调控机制”荣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张戈研究员参与完成的“中红外光参量振荡波长调谐和级联变频机制研究”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成果“微孔晶体材料的主客体组装原理及光子功能调控机制”原创性地利用微孔晶体材料的孔道限域作用使客体分子有序排列和偶极定向,建立了协同构筑新的光子功能的设计思想,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高偏振度的多光子泵浦微腔激光输出,开拓了微孔功能晶体材料在微纳激光领域的新应用。提出通过微孔晶体材料的孔道分隔组装和晶内原位生长,以增强光子功能和稳定性的新思路,解决了有机染料、钙钛矿量子点等荧光物质聚集猝灭、稳定性差的科学难题,建立了微孔晶体材料光子功能的调控增强方法。系统建立了孔道原位装载、后功能修饰和多元配体等主客体组装新方法,揭示了微孔晶体材料的孔道结构对客体组分空间分布和诱导取向的导向作用及其机制,发展了系列结构可控、性能优异的光子功能微孔晶体材料。成果共发表SCI论文85篇,SCI他引8764次,8篇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在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Chem. Soc. Rev.和Acc. Chem.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被SCI他引2867次。部分成果已实施转化,极大推动了微孔晶体材料在非线性光学、白光照明、微纳激光和光存储等光子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中红外光参量振荡波长调谐和级联变频机制研究”项目在解决中红外光参量振荡激光领域的关键问题和新机制研究中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包括:1.提出模式失配补偿机制大幅提升变频效率和功率;2.提出级联光参量振荡机制获得特殊波段窄脉冲激光新途径;3.挖掘同构体晶体非临界相位匹配差异实现光参量振荡激光波长拓展;4.模式匹配设计协同宽波段准相位匹配调谐机制获得最高效率及最宽波长调谐中红外激光。该项目成果发表SCI论文38篇,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8篇代表作被多名激光领域权威院士和国际专业学会会士等专家学者广泛引用和正面评价;培养博士和硕士生32名,培养3名青年博士分别获“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