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学术报告
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催化与能源应用、功能金属团簇的配体工程
更新日期:2024-12-06  

题 目: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催化与能源应用

报告人:徐强 教授

单 位:南方科学技术大学

时 间:2024/12/14 15:00

地 点:嘉锡楼三层301会议室

----------------------------------

附简介:

徐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1994年于日本大阪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首席研究员,AIST-京都大学能源化学材料开放创新实验室主任,神户大学教授(兼),京都大学教授(兼)。2020年加盟南方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化学相关的纳米多孔材料及其催化与能源应用研究。2014-2023年连续入选汤森路透-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2年获汤森路透研究前沿奖,2019年获洪堡研究奖及市村地球环境学术奖,2024年获(日本)配位化学会奖。担任多个杂志的编辑或编委,如EnergyChem主编,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副主编,Chem,Matter,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等编委/顾问委员。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 是一类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可调控孔道和可修饰的表面的新型多孔材料。目前,基于MOF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方面研究得到了爆炸式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催化、储氢、气体分离等领域。基于MOF材料制备的原子级金属催化剂,可以很好地实现金属原子级别的均匀掺杂等诸多优势。尽管如此,目前研究对于基于MOF材料在原子级别的催化活性位点的精确调控依然面临极大挑战,尤其是在利用MOF材料合成和应用超高金属利用效率的原子级金属催化剂。此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OF材料在结构设计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因此,有理由相信,通过合理设计、结构调控与理论探索的相互促进,MOF材料将在能量存储和转换应用中发挥巨大的应用潜力。

----------------------------------

题 目:功能金属团簇的配体工程

报告人:王泉明 教授

单 位:清华大学

时 间:2024/12/14 15:00

地 点:嘉锡楼三层301会议室

----------------------------------

附简介:

王泉明,清华大学教授,化学系副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厦门大学学士(1989)、硕士(1992),香港中文大学博士(2001)。2005-2015年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15年6月至今,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中国晶体学会理事,《Fundamental Research》、《无机化学学报》和《结构化学》编委。主要从事金属团簇化学研究,特别是金、银、铜团簇的可控合成和性能调控。

金属团簇结构新颖、性能丰富,备受关注。由于金属团簇的形成牵涉到多个组分(金属原子、离子以及配体)的组装,其控制合成极富挑战性。报告从配体工程的角度出发,介绍在金属团簇结构控制以及催化和发光性能调控上取得的重要进展。针对金属团簇特殊结构(如金属富勒烯、面心立方构型等)的形成规律和团簇尺寸演化所带来的本征特性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发展“表面几何错配”的策略来实现原子级精确的金纳米团簇上开放金属位点的预组织,通过配体工程提高了金属团簇的稳定性并提升其催化性能,揭示了金属团簇催化的微观机制。通过对团簇结构刚性的增强和激发态的控制,获得具有高量子产率的从可见光至近红外区的室温磷光,为生物成像和发光器件的应用打下基础。

----------------------------------

报告网页链接如下:徐强教授学术报告链接

王泉明教授学术报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