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学术报告
微晶电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化学界面结构与动态演化的多尺度表征方法研究及应用、原子尺度观测多级界面化学
更新日期:2025-04-21  

题 目:微晶电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报告人:周钲洋 研究员

单 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时 间:2025/4/23 09:00

地 点:嘉锡楼三层305报告厅

----------------------------------

附简介:

周钲洋,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PI。2018年在重庆大学博士毕业,博士期间在北京大学和捷克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201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支持,在北大开展博士后工作,2020年获得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百人计划支持,到所工作至今。2021年获上海市杨帆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主要从事三维电子衍射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三维电子衍射确定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效关系的研究,基于动力学衍射理论实现了三维电子衍射的动力学精修,克服了电子衍射无法用于结构定量分析的问题,解析了多个无机功能新材料的结构,结合具有极高动态响应范围和电子灵敏度的混合像素直接电子探测器,进一步发展了连续式的三维电子衍射数据收集方法-连续旋转旋进电子衍射断层扫描,实现了电子束敏感样品的三维电子衍射数据收集和原子结构的定量分析。

----------------------------------


题 目:电化学界面结构与动态演化的多尺度表征方法研究及应用

报告人:王宇 教授

单 位:华南理工大学

时 间:2025/4/23 10:00

地 点:嘉锡楼三层305报告厅

----------------------------------

附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电镜中心与前沿软物质学院双聘教授,珠江青年拔尖人才。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基础学科强化部,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曾于美国阿克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聚焦"分子组装-材料创制-智能表征"交叉领域,代表成果:1)创制超薄高分子膜原位池液相透射电镜动态观测系统,突破传统表征时空分辨率限制;2)开发高通量电镜智能操作系统,实现纳米材料自动化合成与表征;3)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电镜成像模拟算法,攻克复杂体系物相解析难题。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①自组装智能分子与光电传感器件开发;②高效电催化界面构筑;③金属电池电极/电解质界面优化。研究成果形成"材料设计-过程观测-性能优化"的全链条研究方法论。近年来,发表通讯或第一作者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3)、JACS (4)、Science Advance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在内的科学论文十余篇。

----------------------------------


题 目:原子尺度观测多级界面化学

报告人:孙宪虎 副教授

单 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时 间:2025/4/23 11:30

地 点:嘉锡楼三层305报告厅

----------------------------------

附简介:

孙宪虎,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海外优青,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入选者,国科大环境电镜课题组组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博士,课题聚焦原位气-固界面研究。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国家电镜中心博士后,聚焦原位液-固界面电化学研究。博士期间先后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匹兹堡大学访问与学习。发表论文近30篇,以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14篇,包括Nature 2篇。授权原位液相电镜技术美国专利一项。荣获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纽约州立大学博士生优秀科研奖等。

----------------------------------

报告网页链接如下:周钲洋研究员学术报告链接

王宇教授学术报告链接

孙宪虎副教授学术报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