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速递
2021年合成化学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在福州成功召开
更新日期:2021-12-27  

  1223日,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办,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2021年合成化学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本年度学术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会议邀请到多位国内合成化学领域著名学者作学术报告,包括西湖大学杨丹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宝航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翟天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秦安军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曾明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志平教授、四川大学陈应春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海龙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赵宝国教授、南开大学赵斌教授、中科院化学所钟羽武研究员以及福建物构所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员。

  会议开幕式上,福建物构所所长曹荣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海西研究院建设发展历程、学科布局、人才团队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情况,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报告专家从不同角度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各自领域学术观点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杨丹教授分享了一系列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新型荧光/化学发光探针(HKSOXHKPerox/CL-H2O2HKOCl/CL-HOClHKOHHKGreen/HKYellow系列),其用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的调控因子——活性氧/氮成分(Reactive Oxygen/Nitrogen Species, ROS/RNS)的检测和分子成像。韩宝航研究员报道了其团队学术进展,基于咔唑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吸附,以及引入螯合基团的POPs骨架对多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作用。翟天佑教授介绍了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二维无机分子晶体新概念,并探讨了它们的合成和应用场景。秦安军教授在基于炔类单体的高效聚合反应研究中探讨了自发的巯基-炔、自发的氨基-炔、有机碱催化的羟基-炔的点击聚合反应以及绿色单体参与的聚合反应。曾明华教授分享了3d金属离子在催化串联反应中配位导向的序列串联反应过程、机理及物化性能效应关系的研究成果。李志平教授在过氧键的构筑上发展了一系列合成新策略,从而实现选择性合成得到多种官能团取代过氧叔丁醚。陈应春教授分享了科研进展,研究了过渡金属作为π-Lewis base的催化模式和反应途径,并将其应用到插烯活化的不对称反应中。江海龙教授介绍了受酶催化中心的启发,做了关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多变微环境对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的学术报告。赵宝国教授报告了基于维生素B6的羰基仿生不对称转氨化反应的科研成果。赵斌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的进展,探究了不同结构的簇基MOFs材料在CO2与炔丙胺、炔丙醇、环氧化合物等有机物高效催化转化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其电催化CO2还原的性能。钟羽武研究员介绍了关于光功能分子晶体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发光性能上的应用。
  几位学者的报告内容新颖丰富,深入浅出,引起在场近150位师生的热烈讨论。此次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开阔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推动了福建物构所合成化学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