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种材料,其强度坚固到足以用于打造飞机或汽车,但重量却轻如空气,是不是有一种很科幻的感觉?但过不了多久,这种事情可能就会成真了!因为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支研究团队,已经打造出了新型的超轻量级材料——它轻如气凝胶、但是强度却要比它强上10000倍!
左图:研究团队设计的一个基本单元结构,称为八位组桁架单元,用聚合材料通过3D微立体光刻投影技术打印出来;右图:超级材料晶格全阵列的形象化演示图;来源:LLNL、MIT
研究团队合作设计出一种新方法,以纳米微格为基础,将“结构承重”深入到微观尺度,造出极为通透而坚固的材料,同时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超低密度的优点。该方法还可用在多种材料上,如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有望使相同重量的材料在硬度方面刷新纪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Science, 2014, DOI: 10.1126/science.1252291)。
图:“气凝胶”(Aerogel),又称“冷冻烟雾”(frozen smoke)
气凝胶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重量,目前的最轻记录保持者为每平方厘米只有0.16毫克的“aerographene”。除了保温、球拍和控制漏油等领域,美国宇航局还将之用于隔绝收集自彗星尾巴的“星尘任务”(Stardust mission)样本。
由LLNL/ MIT团队开发出的新材料,其实并不是气凝胶,而是“超级材料”(metamaterials)。虽然它是人造的,但却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寻到它的足迹。
研究人员的想法是,打造出具有气凝胶般“轻量级”的重量,但是强度却要给力得多。因此,新材料的强度,其实来自于自身的几何结构,而不是化学材料本身。
论文的合作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的Nicholas X. Fang解释说,通常,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会随着密度降低而降低,所以人们的骨密度下降后,会更容易骨折;但通过计算设计出恰当结构来分配承重,就能像埃菲尔铁塔那样,以更轻重量维持同样强度。
至于新材料的制备,则是通过“微立体光刻投影”(projection micro-stereolithography)技术来实现的——这是桌面式3D打印的一种,但是作用于微观层面,以便于人们快速创建高度复杂的三维微结构层原型。
尽管微粒体投影光刻的规模很小(microlattices),但其过程很像是制作桁架和大梁。而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竟然还可以进行切换。研究团队称,他们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材料,包括聚合物、金属和陶瓷等。
起初,LLNL/MIT团队制作出了200至500 nm厚的金属膜层,然后熔掉聚合物基体模板,最后剩下的就是金属薄膜管的形态了。
随后,该团队还利用同样的方法,用陶瓷来替代金属,并制作出了约50 nm厚的陶瓷管结构。这种材料的密度与传统气凝胶相似,但强度却要高出后者4个数量级。
再接下来,这支团队还打造了“陶瓷-聚合物”混合体(在聚合物中嵌入纳米陶瓷颗粒)。不过过程略有些不同,即通过加热来除去聚合物,从而使陶瓷颗粒成为致密的固体。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Science, 2014, DOI: 10.1126/science.1252291)。论文的第一作者LLNL工程师Xiaoyu “Yayne” Zheng称:“这些轻质材料至少可以承受自身16万倍的负荷”。
该论文的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的Nicholas X. Fang指出,该方法在任何需要轻质、高硬、超强材料的地方都很有用,如在太空中,每增加一点重量都会大大增加发射成本。还可以用于便携设备中的电池,这也是亟须减轻重量的地方。
在不远的将来,该超级材料有望应用到飞机零部件、汽车和航天领域,而且最终强度可能会比实验室版本再强上100倍。
图:研究团队及其开发的超级材料样例;来源: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
相关阅读:
(综合:cnbeta网站、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