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资讯
Adv. Funct. Mater.:基于锑掺杂ZnO纳米阵列一步实现暖白光LED
更新日期:2015-05-12  

  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适应了太阳可见光谱混合而成的白光,白光照明显得非常重要。到今天,白光照明在经历了第一代白炽灯、第二代荧光灯后,进入了第三代白光LED。白光LED具有的高能效(10倍于白炽灯)、环保、应用范围广、长寿命(50倍于白炽灯)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 

  红、绿、蓝三基色III-VLED的混合可以产生白光,能量损耗小,发光效率高,器件显色指数容易控制和改善。但是,由于各色LED芯片的发光效率、驱动电压以及温度特性等各不相同,导致电路设计和协同控制困难;另外,使用多芯片技术发光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商业化。在蓝光或(近)紫外III-VLED芯片基础上,用黄色荧光粉或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封装得到的白光,其显色指数普遍较高,色温可以得到调整。但是,这种方案过分依赖荧光粉调节,得到的白光LED效率不高。 

  ZnO白光LED是一个解决以上问题的研究方向。ZnO是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激子束缚能(60 meV),在室温(26 meV)下,激子能够稳定存在,可以实现室温下的高效的激子受激发而成为新一代的半导体发光材料。由于ZnOp型掺杂会导致晶体的马德隆能升高,加上ZnO自身存在严重的自补偿效应,使得ZnOp型掺杂难以实现。目前pZnO的实现仍然是国际普遍公认的难题,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高义华课题组通过简单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一步实现了基于高质量的锑(Sb)掺杂pZnO纳米线阵列/nGaN薄膜的白光LED。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元素分布像分析,发现Sb成功掺杂ZnO阵列。室温PL光谱显示了Sb元素掺杂前后带边能级变化,低温PL4.65 K)光谱分析发现Sb元素掺杂在ZnO能带中形成稳定的受主能级与深能级,进一步的IV测试表明pZnO阵列成功实现。 

  基于p-ZnO/n-GaN的一步白光LED,在8.0-15.5 V工作电压下色温稳定在3500 K左右,相比于一般白光LED的实现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所发白光为适于家居照明的暖白光。该工作为白光LED的发展带来新思路和物质载体。近日,《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15, DOI: 10.1002/adfm.201404316)发表了高义华团队的研究成果“基于锑掺杂氧化锌纳米阵列一步实现暖白光LED的研究”(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 From Sb-Doped p-ZnO Nanowire Arrays/n-GaN Film)。  

  (I) GaxZn1-xO纳米线阵列的SEM图,(a-f)对应于镓掺杂浓度逐渐增加(0<x<0.66)(II) GaxZn1-xO纳米线的高分辨TEM像和EDS元素分布扫描图; 

(III) n-GaxZn1-xO/p-GaN LED器件结构示意图; (IV) (a)波长可调LEDEL光谱,(b) EL光谱的峰峰拟合分析,(c) n-GaxZn1-xO/p-GaN LED器件能带示意图,(d)为不同掺杂浓度LED器件发光的光学照片。图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http://phys.hust.edu.cn/a/xueyuanyaowen/2015/0430/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