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资讯
中美团队制备出具有全金属反芳香性的稀土分子合金
更新日期:2016-04-19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孙忠明课题组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Alexander I. Boldyrev教授合作,在稀土分子合金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6, DOI: 10.1002/anie.201600706)上。ACS《化学化工新闻》周刊(C&EN)对该成果进行了评述 

  分子合金(Molecular Alloy)是指至少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低氧化态团簇,具有明显的金属-金属键相互作用。分子合金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单元(Building Block)”,可用于组装具有特定功能的新材料。 

  1865年,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发现苯和类苯化合物有特殊性质(芳香性)1931年,德国化学家休克尔从分子轨道理论的角度,对环状化合物的芳香性提出了重要判据:休克尔规则。1965年,美国化学家Breslow首次提出“反芳香性”这一重要概念,用于解释含有4n个π电子的环状共轭体系。在“反芳香性”化合物中,其热力学稳定性大大降低。目前能够成功分离的反芳香性物质极少。 

  孙忠明课题组成功制备出首例具有全金属反芳香性的稀土分子合金,[LnSb12]3-Ln=La, Y, Ho, Er, Lu)。在该团簇中,稀土离子被三个Sb4菱形环所围绕,形成了一个类似茂稀土的结构。 

  该课题组与Boldyrev教授合作,从理论化学角度分析了[LnSb12]3-离子的电子结构。在该化合物中,稀土元素形式上带有三个正电荷,根据电荷平衡,每个Sb4环形式上应该携带两个负电荷,但是由于每个Sb4环需要提供2个电子去形成Sb4环与稀土离子之间的三中心两电子键,从而使该阴离子团簇稳定存在,致使Sb4环上事实上只剩余4个π电子,符合4n规则,具有反芳香性。 

  这项工作是该课题组“金属芳香性”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此前课题组曾报道了首例全金属芳香性三明治化合物J. Am. Chem. Soc., 2015, 137, 10954, DOI: 10.1021/jacs.5b07730)。 

        (摘自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