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原子催化”即采用单原子分散的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是近几年催化和材料研究领域非常热门的课题。由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其金属的利用率非常高(理论上达100%),催化活性高,在资源利用上有着普通催化剂不具备的优势。研究者们已经通过低负载量浸渍、嵌入合金特定位点、光化学沉积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单原子催化剂,但是,单原子催化剂还面临着高温不稳定等问题,在反应条件或者强热下,原子发生迁移(或团簇迁移)从而团聚形成大颗粒,破坏原有的单原子分散状态,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
最近,美国新墨西哥大学Abhaya K. Datye等人发现利用氧化铈(CeO2)与铂(Pt)的相互作用可以将Pt原子非常稳定地“铆”在CeO2的部分晶面上,使得原子级分散的Pt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而不团聚,相关结果“Thermally stable single-atom platinum-on-ceria catalysts via atom trapping”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期刊上(Science, 2016, 353, 150-154, DOI: 10.1126/science.aaf8800)。该刊同期还配发了题为“Hot single-atom catalysts”的评论文章(Science, 2016, 6295, 133)。
图一、CeO2捕获气化的Pt氧化物物种示意图,图来源: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常规的负载型Pt催化剂,例如1 wt.%的Pt/La-Al2O3在800 ℃高温下会发生团聚,透射电镜(TEM)可以观察到较大的Pt颗粒,X射线衍射(XRD)也可以看到晶相的Pt存在(图二B,C),高温时Pt以PtO2的形式气化和迁移团聚可能是颗粒变大的原因之一。但如果将Pt/La-Al2O3机械混合一些特定形貌的CeO2载体(立方体、棒状和多面体形),在经过相同条件的高温处理后,XRD上的Pt衍射峰几乎消失,Pt处于一种高分散的状态(图二D)。
图二、高温处理前后的Pt/La--Al2O3(A、B和C)以及混合CeO2后经高温处理的Pt/La-Al2O3(D)的表征,图来源:Science
进一步对样品进行高角环形暗场球差扫描透射电镜(HAADF AC-STEM)表征,在棒状CeO2和多面体CeO2表面观察到了原子级分散的Pt(图三)。
图三、CeO2载体表面的原子级分散的Pt,图来源:Science
作者指出,在高温处理时,原本在La-Al2O3表面的Pt以PtO2的形式气化,又因与CeO2表面的强相互作用而被CeO2捕获,并以高度分散的形式负载在CeO2载体表面。此外,由于不同形貌的CeO2暴露的晶面不同,稳定Pt的能力也有所差异,棒状和多面体形的CeO2具有更优异的稳定Pt的位点。
作者还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样品催化CO氧化的活性。从图四中可以看出,混合有棒状或多面体CeO2的Pt/La-Al2O3经高温处理后得到的催化剂,在工作温度区间内其催化活性都要远远高于不含CeO2的Pt/La-Al2O3催化剂,这与CeO2对Pt的固定以及防止Pt的聚集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混合立方体CeO2样品的催化活性则介于两者之间,也与不同晶面CeO2对Pt的固定作用强弱有着联系。
图四、不同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图,图来源:Science
总结一下,作者利用Pt与CeO2的相互作用,通过将Pt在高温下气化(PtO2形式)并沉积在CeO2表面的方式在800 ℃下制备得到了原子级分散的Pt催化剂,并表现出了一定的CO氧化活性。这是一种利用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制备稳定的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
(来源:X-MOL)
相关阅读: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ACS《化学化工新闻》周刊(C&EN)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