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资讯
含能材料领域Science:南理工合成首个五唑阴离子盐
更新日期:2017-02-08  

  127日,国际期刊《Science》刊登了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胡炳成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entazolate anion cyclo-N5ˉ in (N5)6(H3O)3(NH4)4Cl, Science, 2017, DOI: 10.1126/science.aah3840)。该论文报道了一种从芳基五唑制备含全氮阴离子(N5ˉ)化合物的方法,首次制备得到了其室温稳定的盐(N5)6(H3O)3(NH4)4Cl。作者表示,这在N5ˉ的合成和全氮含能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是我国在《Science》上发表的第一篇含能材料领域研究论文。Science期刊同期还配发了Karl O. Christe教授的评论性文章Polynitrogen chemistry enters the ring,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l5057)。 

  含氮-氮单键或双键的多氮化合物降解成氮-氮三键的氮气分子,能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含能材料研究领域的宠儿。只含氮的全氮化合物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生成焓、超高能量及爆轰产物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有望超越性能已接近理论极限的传统CHON系含能材料,成为新一代超高能含能材料的代表。目前,该研究的热点之一是N5ˉ离子的合成。然而,由于制备N5ˉ离子的前驱体芳基五唑稳定性较差,同时,芳基五唑分子中NN键的键能远小于CN键的键能,这就意味着芳基五唑分子的NN键远比CN键更易于断裂,直接打断芳基五唑分子中的CN键会导致五唑环的破裂而无法获得N5ˉ离子,再加上N5ˉ离子自身不稳定,致使采用常规方法切断芳基五唑分子中的CN键来获取N5ˉ离子非常困难。因此,自1956年芳基五唑被首次合成以来,N5ˉ离子及其盐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胡炳成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在N5ˉ离子的合成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创造性地采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和甘氨酸亚铁[Fe(Gly)2]分别作为切断试剂和助剂,与底物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作用,通过氧化断裂的方式选择性地切断芳基五唑分子中的CN键(图1)。再经过后续过滤以及硅胶柱层析,以19%的收率得到室温下稳定、含有cyclo-N5ˉ离子的盐(N5)6(H3O)3(NH4)4Cl(白色固体,PHAC,图2)。热分析结果显示PHAC分解温度高达116.8 ℃,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

  1:芳基五唑CN键的选择性切断反应示意图,图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2N5ˉ离子盐PHAC的晶体结构图,图来源:Science 

  后续的结构表征表明,盐中的氢键相互作用、氯离子以及铵离子都对cyclo-N5ˉ环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如果除去氯离子或铵离子,该盐难得的室温稳定性会很快失去。 

  作者表示,该物质的成功合成是N5ˉ离子高能化合物合成里程碑性的一步,更对全氮化合物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综合南京理工大学X-MOL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