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课题组和张文卿教授(iChEM研究教授)在手性金属纳米团簇方面的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以“From Racemic Metal Nanoparticles to Optically Pure Enantiomers in One Pot”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2017, DOI: 10.1021/jacs.7b10448)。
该工作报道了全新手性双金属纳米团簇Ag78的合成及其全结构。研究发现双膦与硫醇混配体的使用可作为制备手性纳米团簇的普适手段,但是由于使用的配体一般为非手性的,所得到这些手性纳米团簇通常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存在。而通过手性柱分离(复杂耗时)或者离子对拆分(部分拆分且要求团簇带电荷)等方法,都难以实现它们的手性分离。而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外消旋的Ag78团簇的两种手性构型与其使用的双二苯基膦丙烷中C-C-C链的取向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引入手性双膦,使得双膦配体中C-C-C链的取向通过手性季碳的绝对构型来固定,从而一步得到100% 光学纯R或S构型Ag78团簇。该研究为制备手性金属纳米颗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
(来源: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