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资讯
《自然·化学》:高活性OER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原位表征
更新日期:2017-11-28  

  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还原一直是热门研究领域。为了能够最大化CO2的溶解度并抑制H2的产生,在CO2电化学还原中通常采用中性水相电解质溶液。但是,中性电解质带来的问题是,阳极上氧析出反应(OER)反应的过电位太高(> 460 mV at 10 mA/cm2),从而大大降低了能量转化效率。电解质的分离、CO2还原在中性介质反应、OER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PH值梯度造成有效过电位依旧很高。所以,合成在中性条件下具有低过电位、稳定性高并且地球含量丰富的OER催化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 Sargent团队通过精准调控NiFeCoP,在低电位下得到了大量的活性位Ni4+,进而得到了中性环境下低过电位和高稳定性的产氧催化剂(330 mV at 10 mA/cm2);该团队还用原位软X射线吸收证明和量化了Ni4+。作者最后将NiCoFeP羟基氧化物用作产氧催化剂,金纳米针尖作为CO2还原催化剂,得到了64%的能量转换效率(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池电压为1.99 V)。该成果以题为“Theory-driven design of high-valence metal sites for water oxidation confirmed using in situ soft X-ray absorption”112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化学》期刊上(Nature Chemistry, 2017, DOI: 10.1038/nchem.2886)。 

  Sargent团队首先用DFT计算研究了金属和磷掺杂对不同价态镍结构的影响,从理论上预测了FeCoP的协同作用,可以在低电位下获得更多的活性位点Ni4+(图1)。 

  1. DFT理论预测Ni2+→Ni3+→Ni4+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图来源:Nature Chemistry 

  作者通过原位软x射线吸收光谱(sXAS)首次量化了在水氧化过程羟基氢氧化物催化剂反应过程中形成的Ni4+Ni-L3-区域的855.6857.5 eV处双峰特征的强度比,为两种Ni氧化态的相对比例的定性分析提供了可能。在向NiCoFeP样品施加+1.6 V电位之后,捕获了从Ni2+Ni4+的转化过程。其中在Ni L2-875.1 eV附近出现的额外的、较宽的峰,肯定了Ni4+的形成。这些相关的L3-Ni2+Ni4+之间的化学位移,也和BSE计算的结果吻合,其预测了将Ni2+转化为Ni4+,会产生约2.6 eV的蓝移。当阴极偏压(0 V 相对RHE)施加在NiCoFeP样品上时,Ni-L3-L2-边的x射线吸收谱均恢复到了他们的原来状态。这意味着Ni2+Ni4+的转换是可逆的(图2)。 

  2. 原位电化学反应池和原位(sXAS)实验结果,图来源:Nature Chemistry 

  最后作者对NiCoFeP羟基氧化物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估。在镀金泡沫Ni上的NiCoFeP催化剂仅需要330 mV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 cm-2(图3),其比商用贵金属氧化物IrO2催化剂在同一条件下测试的过电位要低70 mV。该产氧催化剂负载在镀金泡沫镍上,可以在恒电流10 mA cm-2时持续稳定100小时。用NiCoFeP羟基氢氧化物做为产氧催化剂,及最近报道的Au纳米针作为CO2还原催化剂,在该电解体系下,将CO2H2O转化为COO2,在电流10 mA/cm2时仅需1.99 V的电池电压,并取得高的电能到化学燃料的转化效率64%,高于现报道的最高CO2CO的电解效率(52%)。 

  3. NiCoFeP羟基氧化物及其对比样的催化性能比较,图来源:Nature Chemistry 

        (综合材料牛网、“研之成理”公众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