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技资讯
厦大微孔钛氧团簇研究取得新进展
更新日期:2017-12-12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课题组在微孔钛氧团簇化合物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以“Microporous Cyclic Titanium-Oxo Clusters with Labile Surface Ligands为题,于1128日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期刊上(Angew. Chem. Int. Ed., 2017, DOI: 10.1002/anie.201709096)。 

  作为二氧化钛的模型分子,近年来,具有确定结构的钛氧团簇类化合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郑南峰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表明修饰在TiO2表面的乙二醇基在光诱导下可以高效地锚定单原子分散催化剂(Science, 2016, 352, 797-801),但类似的结构模型在已报道的钛氧团簇分子中尚属少见。该工作通过在乙二醇中引入小分子单羧酸配体,成功合成了系列微孔钛氧团簇化合物。该类团簇分子拥有相同的分子骨架{Ti32O16},由八个Ti4结构单元相互连接形成闭合环状结构。环的内径为0.8 nm,外径为2.6 nm。八个Ti4结构单元采用锯齿形(Zigzag)排列,环因而具有约1.0 nm的厚度。作者表示,有趣的是,环状钛氧团簇可紧密堆积形成规则的一维纳米管状孔道。有机酸配体的几何形状可以调控纳米管采取四方或者六方堆积,形成三维多孔结构,使该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微孔特征,比表面积高达660 m2 g-1,而分布在环状团簇的外围不同有机酸配体可以调控其对CO2的吸附焓。此外,他们研究还发现这类环状团簇的外围配体容易被同类配体交换,进而调节钛氧团簇亲水/疏水的性质。

  (来源: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