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煤制乙二醇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是2010年12月30日批准成立的17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之一[科发计字〔2010〕165号],是在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和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2012年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良好实验室(工程领域)。实验室被授予2016年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5位国内催化、化工及材料领域著名专家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段雪院士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姚元根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鲍红丽研究员任实验室副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5人,平均年龄38.6岁,40岁以下成员39人。其中正高28人,中科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新增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新增1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其中滚动支持1个、新增1个),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1个(新增),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外专局海外创新团队1个,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新增),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突出贡献奖团队1个(新增)。
总体定位: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煤化工技术发展前沿及催化基础关键科学问题,研发煤制乙二醇及其相关共性技术,引领国际煤制乙二醇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煤制乙二醇的技术延伸和产品延伸新技术,高效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
目标:
继续保持我国在煤制乙二醇技术领域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发展煤制乙二醇的技术延伸和产品延伸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